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40【美援派】(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健生(白崇禧)看看。”

    白崇禧就在隔壁车厢,副官连忙把杂志拿过去。

    白崇禧把文章读完,跑来常凯申的车厢说:“虽是书生之见,却也有几分道理,至少能坚定国人的抗战信心。”

    “是啊,现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常凯申唏嘘道。

    虽然在淞沪会战之后,国内“主和派”少了许多,但真正有信心的却没几个。

    比如国党元老张群,就是这样劝常凯申的,大致内容如下:不能接受德国调停,因为条件太苛刻,一旦接受,则中央政府威望尽失。中国应该先打仗,打败了再议和,到时候无论怎么议和,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也不会太过敌视中央政府。

    好嘛,张群也是主战派了。可惜他这个主战派,却是奔着战败议和去的……也总比汪兆铭强。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杂志刊载以后,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他太武断,有人说他不该把美国想得那么龌龊,也有人把文章当学术问题讨论。但更有许多人因此坚信美国必然参战,只要中国能够坚持抵抗,届时必然能够依靠美国赢得胜利。

    于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外,中国又出现了“美援派”。这一派主张坚持抵抗,尽可能的把时间往后拖,拖到美国加入战局即为胜利。

    在火车专列抵达开封之后,常凯申突然对副官说:“给林主席拍电报,让他任命周明诚担任访英特使。他跟英王乔治六世关系好,怎么也得再弄些援助来。”

    仗打起来,花钱如流水。

    孔祥熙去年弄来的国际借款,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蒋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搂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