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04【返航】(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边用满腔热血来教书。像电影《驴得水》里的那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用毛驴来吃空饷?呵呵,休想!

    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头等大事,丝毫不亚于发展工业和军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能够飞速发展,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便是普通的农民工,识字和不识字也有天壤之别,这是隐藏在中国民间的超级财富。

    印度不是想超越中国吗?麻烦先把教育普及了再说。

    轮船缓缓驶向上海码头,费雯丽站在甲板上眺望,颇为高兴地说:“中国比我想象中更加繁华,我还以为是又一个印度呢。”

    周赫煊笑道:“你看到的,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阿瑟·亨德森和萧伯纳也走上了甲板,萧伯纳说:“我曾收到过中国读者的来信,还在信中讨论过中国戏剧,听说中国的京剧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你可以跟中国的梅兰芳先生交流,他是顶级的戏剧大师。”周赫煊道。

    “呜”

    汽笛声响起,轮船开始靠岸。

    周赫煊发现码头上占满了人,大部分都是来迎接萧伯纳和阿瑟·亨德森的。一个是名满中国的英国戏剧泰斗,一个是英国前外交大臣,文化界和军政界人士肯定要蜂拥而至,迎接的盛况丝毫不亚于当初爱因斯坦访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