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老聃便差了许多了。
老聃虽已是不可思议的突破了罗帆当初布置试炼天地之时的一些安排,在真仙之境便已是成就了唯有金仙之境巅峰方才可能成就的道心八境,但本身毕竟只是真仙之境罢了。
道心境界的高绝,只是让突破的难度减少罢了,却并不能弥补道行境界的差距。
因此,只是真仙之境的老聃对于这些太乙之道的体悟几乎是微乎其微,甚至比不得罗纯阳与罗果两人所悟玄妙的万一。只觉得眼前的道理近乎无穷无尽,而自己所得却是微乎其微。
对此,老聃那超卓的道心境界便起作用了。
在这种挫败感之下,他却依然能够保持心神的镇定,依然能够将全部心神集中于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那种种大道玄妙之中,没有丝毫被那种挫败感所影响,努力的吸取着其中自己所能理解的玄妙至理。
罗浮与广菩两人乃是讲道之人,对于下面听到几人的状态自然是有着超乎想象的把握。
见得罗纯阳与罗果两人眼中时时刻刻显现出来的明悟光芒,心中却是颇为欣慰——他们讲道更多的还是为了这一双儿女,为了他们能够尽早的证就太乙道果,此时见得他们两人有着巨大收获,哪里会不欣慰。
再看到老聃虽听得无比吃力,脸上不时露出疑惑不解之色,但却没有一丝一毫懈怠的表现,也是颇为满意。
这一场讲道便在这种情况下缓缓的持续着。
不知不觉间,三年时间便过去了。
太乙之道浩瀚无极,哪怕是此时罗浮与广菩两人所悟得的太乙之道已经是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境地了。若是要将一切讲出,别说三年时间,哪怕是三百年,三千年,怕也不能完全讲完。
三年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算是极短极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只是,虽还有着无数的道可以讲,但罗浮与广菩却也不得不停下来了。
因为,通过三年的听到,罗纯阳与罗浮两人的接受能力已经达
-->>(第4/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