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描述,自然也都要契合概念方才能够与其完美适应,也才能够被称作是属于概念层面的则之世界观。
若是单纯的替代,单纯的将则之世界观给代入概念层面,那或许在现实层面之中看来是完美了,但在概念层面,那却必然会出现巨大的问题,甚至不单单不会给他的存在概念以加持,说不定反而便会影响他存在概念的强度高,影响他存在概念的威能了。
与这存在概念类似的,在因果层面,命运层面,虚幻层面,勇气层面……等等等等,任何一个层面之中,这则之世界观的代入,都要经过相应的改变方才能够完全适应。
当然,这并非是对则之世界观进行改变。那则之世界观依然是则之世界观,那种改变,只不过相当于现如今他对这众多曾蛮一般将自己的视角进行一定的改变而已——哪怕是现在他将自己的视角进行改变看到了那众多层面,他,依然是他,并不会因此而就变成了另外的存在……
不过,这样的改变虽说并不会真正改变则之世界观,但却终究还是会让则之世界观的表现形式出现一些变化。
如此这般一来,那难度却也并非没有。
甚至,可以说,难度却是相当的不小!
将自己的则之世界观改造成为适应某个层面的状态,其实便是对这则之世界观的一次重新梳理,重新整合。
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便是,一道题用一种解题方式做了出来之后,再用其他解题方法来对其中的每一步来进行验证……
而对于阶梯的不同方法来说,或许在这种解题方法之中,其中某一步只是次要的,根本不用多精确便能够得到最终结果。而在另一种解题方法之中,这一步却要比起其他任何一步更加精确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一来,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答这问题,必然便会发现另一种方法的某些局限,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的某些或许并不重要的疏漏。
这,对于罗帆的则之世界观来说,也是如此。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