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三章 灾害频发(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朝廷的封赏何时能下来?”

    “无需着急。”易知足笑道:“灭倭是开疆拓土之功,朝廷还能少了封赏,待的对倭战事全部结束,我再奏请朝廷封赏。”

    1970年,祺祥九年,春,二月十六。

    京师,宣武门西城墙北,在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在原驯象所基础上改建的资政院大楼正式揭幕挂牌——在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之后,资政院在京师正式成立,次日,朝廷裁撤军机处,成立内阁,指定恭亲王奕?成为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同时任命的还有十三名国务大臣。

    对于大清朝野上下而言,内阁实则就是等同于军机处和六部的综合体,十三国务大臣,元奇占据六个名额——协理大臣伍长青、度支大臣解修元、学务冯桂芳、陆军大臣燕扬天、海军大臣肖明亮、司法大臣唐季昆。

    尽管对此早有预料,国务大臣名额一公布还是引起朝野轰动,原因很简单,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度支大臣全部是元奇的人,这意味着军权和财权尽皆掌控在元奇之手。

    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不过,朝廷和元奇却都是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表象,作为陆军大臣的燕扬天不可能指挥调动得了八旗新军,北洋水师也依然保持中立,静观局势的发展。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八旗新军不宜操之过急,但北洋水师却不可拖延。”赵烈文缓声道:“学生窃以为,必须尽快将北洋水师纳入囊中,荣禄在朝廷和元奇之间似乎是有些摇摆不定,估摸着恭王也在极力争取。”

    “同样不能操之过急。”易知足夹着香烟摆了摆手,“现阶段北洋水师能够保持中立,就是倾向于元奇,操之过急,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论慈安太后还是荣禄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做出正确的选择。”

    赵烈文道:“太后会支持北洋水师并入元奇海军?

    “当然。”易知足颌首道:“太后虽然是被逼推行宪政,但她同样不愿意看都到恭王的实力快速膨胀,对于权力被架空的帝后而言,这是极为危险的。”

    赵烈文点了点头,确实是危险,恭王野心勃勃,一旦整合了北洋水师和八旗新军,就有可能与元奇抗衡,对于帝后而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论恭王输赢,都是一场灾难!略微沉吟,他才道:“既然太后支持,为何还要等。”

    “等到虚君立宪那天,太后才会真正的支持。”易知足缓声道:“当务之急,不是国内而是西北。”

    赵烈文道:“何时虚君立宪?”

    “推迟一年罢。”易知足道:“资政院、内阁都是新近才成立,需要时间磨合,西北出兵也快了,这个时候,没必要节外生枝。”

    “欧洲似乎没什么动静。”赵烈文斟酌着道:“今年真会爆发战争?”

    易知足点了点头,“战争的导火索早就埋下了,很快就会点燃。沉住气!”

    导火索?赵烈文这段时间可没少关注欧洲的局势,思索了一阵依然不得要领,忍不住道:“大掌柜说的导火索是指?”

    易知足却卖起了关子,“时间到了,惠甫就知道了。”

    见他不肯说,赵烈文也不再问,转而道:”英法两国如今关系密切,普法战争若是爆发,英国会不会参战?”

    “不会。”易知足语气十分笃定,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英国对于欧洲大陆一直奉行的是均衡政策,防止一个独霸欧洲的强权出现。

    法国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是一个有领土野心的国家,而且有称霸欧洲的历史,英法两国虽然关系密切,但英国对法国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不可能再放任法国的强大。对于英国来说,欧洲出现一个可以制衡法国的强国,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京师,天空乌云低垂,细雨绵绵,慈安一动不动的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雨景,去年随着各省咨议局的相继成立,她就渐渐的懈怠政务,资政院和内阁成立之后,一般的政务她都丢给了内阁,尽管易知足来电明言延迟虚君立宪,她依然心灰意冷。

    “禀皇太后。”当值太监躬身禀报道:“恭王在外递牌子求见。”

    又有什么事情?慈安清楚,一般的政务奕?根本不会来烦她,“让他进来罢。”说着,她有些慵懒的站起身来。

    奕?进的暖阁,态度恭谨的叩请圣安之后,依例在珠帘前的军机毯上跪下,道:“禀皇太后,一连四年,永定河连年决堤漫淹,今夏以来京津连日阴雨,水患可能甚于往年。”

    慈安有些不悦的蹙了下眉头,‘些许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