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六十一章 海陆之争(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规模的铁甲舰队的,也仅仅只有英法清三国。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将两篇文章递给赵烈文,道:“眼下朝野上下热议海军,正是突出海军地位和作用的大好机会,惠甫看看,润润色,争取明天见报》。”

    赵烈文接过来一看,两篇文章一篇的标题是《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篇是《论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篇文章,一是强调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性,一是强调海军的重要性,仔细读完两篇文章,赵烈文才斟酌着道:“大掌柜,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性,能否先发表论海军的这篇文章?另一篇在战事结束之后再发表......。”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还是惠甫思虑的周到,行,另一篇稍后再发表。”

    在《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易知足首次正式明确的提出了海权和制海权的慨念,并明确指出,大清疆域辽阔,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吕宋、爪哇、倭省皆悬于海外,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发展海军,掌控制海权。

    而掌控制海权不仅利于国防,利于维护和巩固海外三省的统治,也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日趋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海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要保护海外贸易,拓展海外贸易,则必须掌控制海权。

    文中引证英吉利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证明掌控制海权在战争中的巨大优势,以英吉利海军称霸海洋,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成就其工业霸主的地位。

    文中最后还指出,作为国防最主要的两个兵种——陆军和海军,陆军重在对内,主防御,是防御型兵种。海军旨在对外,主进攻,是攻击型军种。

    而重视海权,掌控制海权,不仅要发展优势海军,还要建立优良的海外基地和海港,以便于舰队补给、维修,延伸海军战斗能力。

    又细读了一遍之后,赵烈文颇为感慨的道:“大掌柜这些见解,对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顿了顿,他才道:“若是公开发表,其他国家怕是也会奉如圭臬。”

    “无妨。”易知足摆了摆手,“军备竞赛,足以拖垮一国经济,我之前就说过,普法战争之后,欧洲会形成以英法和德意为主的两大军事集团,我倒是希望能引导他们大力发展海军,建造铁甲舰。”

    合着是不安好心?赵烈文吞的一笑,转而道:“鱼雷这次在南非亮相,欧洲各国想来也会仿效罢?”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道:“惠甫是担心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海军,反过来对我国构成严重的威胁罢?”

    “自古一物降一物。”赵烈文缓声道:“大掌柜敢于鼓动欧洲各国发展铁甲舰,想来应该是有克制之法罢?”

    “克制之法自然是有,不过以现有的工业水平还很难研造。”易知足说着轻叹了一声,“倒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能克制铁甲舰的自然是飞机,尽管元奇早已开始组建飞行器研究所,但什么时候能够鼓捣的出来,还真是难说,至于航空母舰,他现在还不敢想,连设想都不敢提出来。

    《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在民间引起的反响并不打,对于士绅商贾来说,这更象是对于执意要打南非一战的解释。

    不过,朝廷和军方的反应却是不小,易知足对海军的重视毫无疑问会在很多方面反应出来,最为重要的是三点,一是军费大幅增加,毕竟建造铁甲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再一个就是军费的侧重比例,海军经费在军费开支中所占的比例肯定会高于陆军。最后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海军军官会更受欢迎。

    为此,内阁大员、军方大员、资政院议员之间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海陆之争,力挺陆军的说中国自古就是陆权大国,而且现在疆域扩张一倍有余,需要大量陆军驻守,而且西北两省——安西、新疆,西南三省——大光、暹罗、交趾,都是新附之地,亦需重兵驻守,岂能本末倒置,重海轻陆?

    赞成大力发展海军的,则以吕宋、爪哇、倭省、阿拉斯加、南非马普托皆悬于海外,且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必须大力发展海军,而且非有强大海军不足以保卫大清领土的完整,况且对于大清而言,来自海上的威胁远远大于陆地。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海陆之争也越演越烈,逐步扩展到各省地方大员和咨议局,各省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