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七十七章 世博危机(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放的步伐确实是快了点,易知足心里也清楚,不过他有些等不及了,见的两人神情,他一脸轻松的笑道:“西洋人又不是洪水猛兽,没什么好担心的,纵然是全面开放,西洋人也只会对工业商业中心城市感兴趣,况且,西洋人进入内地也需要一个过程。”

    易正行却是不无担心的道:“东西方在文化、思想、习俗、宗教、传统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贸然开放,必然会有诸多矛盾,出现类似天津教案之类的外交事件。”

    “天津教案之类的外交事件都是细枝末节,相比起对外开放,不值一提。”易知足缓声道:“对外全面开放是大势所趋,咱们封闭的时间太长了,冲击一下未尝不是好事,当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咱们不能因噎废食.......。”

    话没说完,曹根生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天津来电,陈家沟咸河工程,民工聚众罢工,要求按着最低工资结算工钱.......。”

    听的这话,赵烈文一愣,“咸河工程是以工代赈罢?”

    去年和今年,天津连着两年发生水灾,咸河工程是截弯取直的治理河道工程,确实是以工代赈,这事易知足有印象,不过,以工代赈要以最低工资结算,这事他之前还真没考虑过,看过电报,他语气轻松的笑道:“规定最低工资,见报才半个月时间罢,连灾民都知道维护自身权益了.......。”

    听他语气不对,赵烈文连忙道:“大掌柜,最低工资是针对工厂工人的,以工代赈不能按照最低工资结算,以工代赈的目的是赈济,很多灾民根本就不具备劳力,是在滥竽充数,如果允许的话,难免有人见利忘义浑水摸鱼,工程管理也易滋生腐败。”

    “最低工资并不只是针对工人,是针对所有劳动者的。”易知足纠正了他一句,这才缓声道:“不过,以工代赈工程确实不宜按照最低工资结算,不能败坏了风气。”

    顿了顿,他才接着道:“回复他们,以工代赈工程不是不可以按照最低工资结算,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可以按照最低工资结算。”

    “还是大掌柜思虑的周全。”赵烈文点了点头,“这些年灾荒不断,以工代赈工程不少,如此一来,既能提高灾民的积极性,也能吸引闲散民工.......。”

    易知足接着话头道:“也是为了提高以工代赈工程的质量,以工代赈工程大多都是农田水利工程,虽说是赈济,但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证。

    另外,各省府县,尤其是灾害频发之省府县,常平仓、社仓、义仓要能保证在灾荒之年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尽管现在交通运输已经大为便利,可一旦遭遇大的灾荒,交通就有可能中断。”

    1872年转瞬即逝,西历新年元旦,大清皇帝祺祥颁发谕旨,为了促进工商业发展,促进普及推广宪政思想,两广、闽浙、两江以及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所有府县,仿照通商口岸,全面对外开放。

    这道谕旨一经公开,立时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等于是允许洋人在这些省份自由往来,开办银行、学校、工厂、医院、设立教堂等,尽管不少管绅士民对于通商口岸的繁华富庶文明向往不已,但真要自己所在的地方全面对洋人开放,还是感到忐忑不安。

    当然,有人反对就有人赞成,接受过近代教育的年轻人对此是极力赞成,反对者与支持者免不了通过报纸这个平台展开一番激烈的争论。

    驻华各国使馆却是欢欣鼓舞,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传递回国,很显然,清国这一举动无疑是向他们敞开了更为广阔庞大的内地市场,他们当年梦寐以求,为此不惜发动战争,所求的不就是打开清国的市场,如今,清国主动向他们敞开了市场,并且开放力度之大超乎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怎能不欣喜如狂?

    不过,清国如此大幅度的开放在欧洲各国引起的反响却并不大,在金融危机阴云的笼罩之下,各国都在紧缩银根,不少人都已开始意识到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正在逼近,远东突然放开了市场,这是好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务之急,各国是急于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五月一日,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盛大开幕,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盛事,尽管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欧洲的上空,但并不能阻止各国游客前往维也纳观看世博会的热情,整个维也纳到处都是浩浩荡荡身着盛装的人群。

    谁也没料想到,这一盛举之后掩藏着的危机,早在筹划世博会举办方案以及建设世博会展馆、圆顶大厅、公园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时,维也纳就吸引了大批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