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狠招(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呢?接着召集乡绅募捐?”

    再召集乡绅募捐是不可能了,今年的募捐已经是极限了,洪仁寿很清楚这一点,他不由的暗叹了一声,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若是来年继续‘春’旱......,他有些不敢往下想,默然半晌,他才道:“宋议长的意思是,大量移民?”

    略微沉‘吟’,宋鹤年才道:“济南传来消息,明年山东会有罕见大旱.......。”

    “罕见大旱?”洪仁寿转过头来,沉声道:“当真?”

    宋鹤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大人只是心存侥幸罢了。”

    尽管冬小麦无法播种,洪仁寿仍然幻想着开‘春’之后会下几场透雨,到时候播种‘春’小麦、红薯、‘玉’米等,实则他也清楚,秋冬无雨,‘春’旱的可能‘性’更大,略微沉‘吟’,他才道:“大量移民,本官何颜面对阖城士绅?”

    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谁还会阻止移民,灾民多留一日多耗费一日粮食。”

    融融冬日,北方各省遭灾州县的移民规模开始逐步的扩大,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意味着来年会有严重的‘春’旱,意味着明年‘春’天会这个冬天更难熬,无数灾民怀着绝望的心情,义无反顾的选择移民他乡,活下去,有尊严的活下去什么都重要!

    这个冬天,连海也变的不再那么‘阴’冷,一个冬月倒有大半个月阳光灿烂,宝山码头江面,一艘蒸汽炮舰缓缓的在江面游弋着,甲板身着一袭长衫戴着一副墨镜的易知足扶着船舷看着码头一队队灾民井然有序的登一艘艘蒸汽帆船或是铁甲船。

    跟随在其身后的李鸿章缓声介绍道:“这些都是来自淮北、豫西、鲁南一带的灾民,主要是移民缅甸和爪哇。”

    易知足掏出一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这才问道:“移民数目可有统计?”

    “经宝山出海的,目前才三万一千余人。”李鸿章斟酌着道:“由青岛出海的稍微多些,已经超过四万人,毕竟山东是移民大省,另外还有乘火车前往安南的,统计数据还没报来。”

    粗粗估计也十万人,对于这个规模,易知足有些不满意,现在移民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灾民前往出海口大多是步行,如今基本都是铁路运输,而且海运船队的规模也扩增了数倍,几个月下来却才看看十万规模。

    见的易知足不吭声,赵烈连忙道:“整个北方冬季几乎都没下几场象样的大雨或者是大雪,不少州县旱情越发严重,移民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开‘春’之后,向西北、东北、西伯利亚的移民也将启程......。”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缓声道:“此次移民持续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年或者是四年,也应该是我国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这批移民不仅能充实边疆,也能极大的促进边疆的民族融合,对于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朝廷和元下都必须足够的重视。

    开‘春’之后,以工代赈工程,开采矿藏,兴建工厂等项目都会逐步的展开,到时候移民的难度会更大,这几个月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扩大移民规模,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既能安定边疆,也能减轻赈灾的压力。”

    京师,首相府。

    奕?脸‘色’‘阴’沉的将一叠报表扔在桌子,看了肃顺、伍长青两人一眼,语气尽量平稳的道:“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在秋后都相继出现严重旱情,遭灾州县高达百余,但到目前为止,移民尚且不到十万,一旦明年旱情加重,范围扩大,如何赈济得过来?”

    略微沉‘吟’,肃顺才开口道:“立宪以来,崇尚平等自由,灾民不愿意移民边疆,总不能强行驱赶,更何况地方士绅担心人口流失,导致田地以及田租大幅降价,大都积极赈灾,地方官员夹在间,左右为难......。”

    伍长青看了两人一眼,道:“一边是地方士绅反对、阻扰移民,一边是朝廷将移民作为大计考核内容,州县官员确实是左右为难,不妨改变一下策略,未能完成移民任务的州县,赈济钱粮一律减半。”

    “这法子好!”肃顺脱口道:“如此一来,州县官员能理直气壮地鼓励移民,而地方士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至于过分阻扰移民。”

    眼下也确实是没有更好的法子了,奕?略微沉‘吟’,便道:“地方州县官员怕做恶人,本王来做这个恶人,行各省,遭灾州县之灾民移民必须达到三成,否则从下个月起,赈济钱粮一律减半!连续两月完不成移民任务,取消赈济钱粮!”

    赈济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