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九十七章 利益交换(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确实是有些担忧,毕竟这次元奇折腾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直隶、山东、河南、山西、辽宁五省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了数十家大型厂矿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上百个工程队,招收的工人数量高达三十万之众,他不敢想象,一旦灾情持续下去,会有多少农民被转化成工人,即便是灾情过去之后,北方的农业怕是也要遭受沉重的打击,并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正是出于这种担忧,朝廷这几日才装聋作哑,对于指责和攻讦元奇借赈灾之机大量招收工人之事不闻不问,不过最后,一众国务大臣在连续的商议之后,还是下决心支持元奇,因为工业化已是大势所趋,相比起欧洲各国的圈地运动,元奇采取的这种法子要温和的多。

    而且大多数的国务大臣都相信,易知足不会为了大量招收工人而虚言恐吓北方的旱灾会持续四五年之久,尤其是奕?、肃顺、伍长青三人都与易知足相交数十年,他们既相信易知足超乎寻常的预见能力,也相信易知足的品性。

    尽管持续四五年的大旱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之事,却也没人敢拿北方数省一亿多人的生死去豪赌,谁都清楚,若是北方数省大旱持续四五年,没有元奇的鼎力赈济,绝对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

    听的对方试探,他直言不讳的道:“若说没有顾忌,惠甫兄也不会相信,不过,经过商议,内阁一众国务大臣一致认为,推行工业化势在必行,元奇借北方大灾之时厚积薄发,乃是最为温和的法子。”

    说着,他朗声笑道:“朝廷表明态度全力支持元奇,但舆论的引导还须的靠元奇,诸如介绍欧洲的圈地运动,推行工业化之必要等文章,咱们内阁可写不出来。”

    略微沉吟,赵烈文才道:“舆论引导之事还是朝廷出面为好,相关文章可以电传给内阁。”

    “如此也好。”奕?爽快的道,由朝廷来进行舆论引导是要担些风险,但可以给朝野上下一个开明的,奋力进取的内阁班子印象,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实则朝廷根本没的选择,只能是站在元奇这边。

    放下电话,赵烈文满面微笑的看了几人一眼,道:“恭王来电,内阁一众国务大臣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全力支持元奇推行工业化........。”说着,他将与奕?的通话复述了一遍。

    奕?及一众内阁国务大臣的态度还真是有些出乎易知足的意料,待的赵烈文住口,他笑道:“难得他们眼光长远一回。”

    顿了顿,他接着道:“既是如此,咱们也该投桃报李,回复恭王,今后元奇投建的所有大型厂矿企业,包括今年秋冬投建的,一律分给朝廷三成股份,当然,不白给,以朝廷德兰士瓦金矿的股份交换。”

    听的这话,在座几人都是一呆,朝廷占有德兰士瓦金矿的二成股份,以德兰士瓦金矿的年产量来算,一年的收益是二千万白银,而且还有可能逐步提高,但如此多的大型厂矿企业一旦发展起来,三成股份的收益肯定也不会是小数目,两者交换,究竟是亏还是赚?朝廷又是否会同意?

    沉默了片刻,李鸿章才试探着道:“大掌柜是想将朝廷与元奇绑在一起以促进大清的工业化?”

    易知足缓声道:“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最主要的是垄断,形成国家垄断。”

    京师,首相府。

    奕?放下电话,瞥了肃顺、伍长青二人一眼,一脸心有余悸的神态道:“好在电话打的还算及时,易国城连电话都不接,径直下令,对于阻扰干涉反对招工的州县永不赈济,并列入元奇的封杀名单......。”

    肃顺看了伍长青一眼,感慨道:“元奇如今是越来越强势了。”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何况是元奇。”伍长青哂笑着道:“真以为易国城性情温和宽厚,忘记元奇当年屠灭倭国,屠杀南洋土著的事了。”

    “好了好了。”奕?笑着摆了摆手,“咱们现在是全力支持元奇。”顿了顿,他接着道:“元奇希望朝廷进行舆论引导,相关文章由他们准备.......。”

    “六爷,这事可要三思。”肃顺连忙道:“推行工业化也好,圈地也罢,都是得罪天下的士绅的事,朝廷若是进行舆论引导,无异于引火烧身,如今这省府县三级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议员们大多都是士绅。”

    伍长青闷声道:“既然已经决定全力支持元奇,还有什么好顾忌的,由朝廷进行舆论引导,能断绝地方士绅所有不切实际的念想。”

    “本王也是如此想。”奕?微微颌首道:“实则朝廷除了支持元奇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选择,既是如此,何不明确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