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四章 多难兴邦(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山西、河南依然只是旱灾。

    “笃笃笃”有节奏的敲门声轻轻响起,奕?轻声吩咐道:“进来。”一个章京在门口轻声禀报道:“王爷,肃相来了。”

    “请。”奕?说着放下手中的报表站起身来,肃顺一脸笑容的快步进来,“好消息,下雨了!”

    下雨了?奕?瞥了窗外一眼,这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肃顺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指着天津方向道:“天津、保定、河间相继来电,大雨!直隶旱情已解!”

    缓步踱到窗边,瞥了一眼南方阴沉沉的天空,奕?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终于是下雨了!不过,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旱情已解,这持续大旱之说不攻自破,易国城这次是判断失误,还是刻意为之?”

    “刻意为之应该不至于。”肃顺斟酌着道:“这次赈灾,元奇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说到这里,他一笑,“天有不测风云,易国城即便是精擅天文,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预测的准确,况且,眼下只是直隶降雨,山东、山西、河南依然大旱。”

    话才落音,一个章京在门口禀报道:“王爷,镇南王来电。”

    “接进来。”奕?说着看了肃顺一眼,“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肃顺缓缓摇了摇头,“电话来的如此之快,不会是好消息。”

    果然,奕?一拿起电话,就听的易知足不急不缓的声音,“我国今年气候极端反常,北方夏季多暴雨,直隶久旱大雨,非是幸事,须的着令地方官员防涝抗涝!”

    一场大雨让才经历了旱灾蝗灾的直隶百姓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感激上天的恩赐,无数次求雨之后终于下了一场大雨透雨,怎不叫人高兴,不少地方官绅士民还冒雨前往道观庙宇谢神还愿。

    不过老天似乎是有意为难一样,大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一连旬日,雨就没停过,或是大雨倾盆或是阴雨连绵,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直隶在经历了旱灾、蝗灾之后又迎来了水灾!

    遭受水灾的不只是直隶,入夏之后,南方各省也遭遇连续暴雨,赣江上中游、抚河和闽江上游特大洪水,湘江、资水上游同时大水。赣、湘、闽3省20余州县严重水灾,浙江东南部、北部沿海地区,湖北部分沿江州县水灾。

    “南涝北旱,灾情之重,实为大清立国两百年来之未有。”体态又有些发福的严世宽斟酌着道:“历来天灾,帝皇都会下罪己诏,不过,皇上年幼,且是虚君,是以是以不少人都将此次天灾归咎于内阁,宪政,如今市井间有不少传言,说是因为推行宪政,才引的天怒人怨,降此大灾。”

    听的这话,易知足目光依次在易正行、赵烈文、李鸿章三人身上扫过,很显然,这是有人在利用这次大灾做文章,针对的不仅是内阁和立宪,也是针对元奇,毕竟大清立宪是元奇极力推动的结果。

    是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是保皇派?还是代表地方士绅的势力?去年因为大规模移民和招工损害了地方士绅的利益,北方各省就已经利用舆论对元奇进行指责和攻讦,这次更干脆,连内阁和宪政一并攻讦!

    房间里安静了一阵,见的易知足不吭声,赵烈文轻咳了一声,缓缓开口道:“遭逢罕见大灾,帝皇下罪己诏以反省自检,以笼络人心,可谓是屡见不鲜,不过,此番虽是灾情严重,遭灾范围亦广,但赈济得力,至今既无饿殍也无流民,相反,北方各省因此得以大规模的进行基础建设,边疆也得以大举移民充实,可谓是变害为利,何来天怒人怨之说?

    以学生愚见,定是不满自身利益有损的地方士绅试图再度挑起舆论攻讦,在控制舆论方面,元奇有着巨大的优势,不过,此次灾情若是持续四五年之久,则着实有些棘手!”

    “保皇派势力也不可轻忽。”易正行接着道:“我国推行宪政的时间不长,保皇派在朝野上下都有着不小的势力,须得提防着保皇派与地方士绅合流。”

    李鸿章闷声道:“在下窃以为,逢此罕见大灾,朝野上下当齐心协力,不宜再掺杂政争。”

    见的三人想法各异,易知足点了支香烟缓缓的抽着,大清推行宪政是在元奇的军事和经济的高压下实现的和平过渡,对于保皇派势力并未进行大举清洗,这本身就是一个隐患,对于这一点,他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对于保皇派的大举清洗,眼下并不适合,一则君主**制度源远流长,在朝野上下都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若是大举清洗,难免会伤筋动骨,而他恰恰不愿意在这节骨眼上大动干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