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反应不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欧洲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英吉利对此的反应很是冷淡,几大报纸都只是以简讯的方式见报不做任何评论,欧亚大铁路的开通无疑会分走东西方贸易的份额,对于以海洋贸易为主占据东西方贸易绝大份额的英吉利来说,这不啻于是饭碗里抢食。

    不过,欧亚大铁路的开通对于英吉利来说也不尽是坏事,这无疑是增添了英俄扶持中亚独立的底气,确保中亚独立,遏制清国向西扩张,解除印度殖民地被两面夹击的困境,这些都符合英吉利的长远利益。

    相比起英吉利,大清的反应更为冷淡,所有的大报都此都是保持缄默,就连一条简讯都没有,仿佛压根没有这事一般,倒是一些地方小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不过也都尽极简洁,毕竟惹恼元奇,对他们这些小报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事情总有意外,仅仅只过了一天,《京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光绪皇帝公开承认浩罕汗国,并册封朱山海为浩罕王的谕旨。

    紧跟着就是欧亚大铁路全线通车的报道,并且特别提及内阁总理大臣奕?为此发贺电给浩罕王以表庆贺。

    《京报》有着小邸报,新邸报之称,此举等于是清廷正式承认西北两省独立。

    欧亚大铁路,元奇耗费了十数年的心血和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在即将竣工之时发生了西北叛乱,全线通车的消息传来,元奇上下本就无比憋屈,《京报》此举等于是让他们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一时间南方各省大小报纸纷纷刊发号外,攻讦内阁总理奕?卖国,攻讦清廷卖国。

    北方各省报纸也罕见的加入了攻讦的阵营,这些年随着宪政思想的推广普及,近代国家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西北两省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都是近些年从北方各省移民过去的,与各省百姓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就这么被朝廷无情的抛弃,自然是难以接受。

    另外,元奇这些年在北方各省快速发展,无数官绅士商实际上都是元奇大大小小的股东,与元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

    而元奇这数十年来不计成本的开发西北,投资西北更是人尽皆知之事,如今朝廷承认西北独立,等于元奇在西北的投资血本无归,自然是令所有大大小小的鼓动激愤不已。

    一时间,朝野上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舆情汹汹,怒骂涛涛,身为内阁总理的恭亲王奕?被骂的狗血淋头,连带着清廷也被冠以卖国政伏被大肆攻讦。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放下手中的号外,赵烈文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恭王这不会是入戏太深了吧?”

    “他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易知足撇了撇嘴,“左右不用他来善后。”

    赵烈文听的一笑,“如此大张旗鼓倒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马上迎回皇太后和皇上。”

    善后的事情现在不急,易知足也没多想,沉吟了一阵,才道:“欧洲各国对欧亚大铁路的开通反应不一,惠甫有何看法?”

    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赵烈文有些纳闷,略微琢磨了下,他试探着道:“大掌柜是打算再拉几个下水?”

    易知足笑道:“有没有可能?”

    “套用大掌柜的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赵烈文心里隐隐有几分兴奋,“欧亚大铁路的开通等于是恢复了东西方之间的陆地商路,其意义不亚于开辟一条新航线,而且是一条能够节约大量时间的新航线,其价值可以说是无法估量。

    从欧洲各国的反应来看,羡慕有之、嫉妒有之,愤恨者亦有之,想染指或是从中分一杯羹者应该不少,只不过是没有机会而已。

    如果英俄两国感到力不从心,却又欲罢不能,就有可能给予机会,吸引那些个有心分一杯羹者掺和进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若是再适时的宣扬一下东方威胁论,效果可能更多。毕竟我国若是挟大胜之威继续扩张,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易知足点了点头,“中亚历来就是东西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随着铁路的开通,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既然不可避免开战,那咱们也不嫌事大,能多拉几个下水也是好的。”

    京师,首相府。

    随手翻看了几份报纸,奕?语气轻松的打趣道:“原本以为只有南方的报纸会肆意攻讦,没想到北方各省舆论也是如此毫不留情面,这一下可真的是骂名滚滚,若是不能正名,子孙后代都要抬不起头来。”

    “既有把柄在手,六爷又何必担心正名?”肃顺的声音听着有些沉闷,“该让那些个保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