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四六章 不乐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

    在后院抽了半支雪茄,易知足才缓步走进会客厅,一进门,他就拱手笑道:“今日抽不开身,没能远迎三位,还望见谅。”

    张维屛没跟他客套,直接问道:“一个证券交易所怎的弄那么大的排场?”

    梁廷枏笑道:“易大掌柜素来走一步看三步,这交易所不仅仅只是为了发行国债罢?”

    “既是为了扬名,也是为了正名。”易知足说着径直在下首落座,缓声道:“交易所交易的不仅仅只是国债,以后还会陆续发行各种证券,元奇毕竟没有正式的官方身份,仅有雄厚的资金是不够的,需的官方正式认可。”

    “陆续发行各种证券?”张维屛道:“知足还打算发行什么证券?”

    易知足笑了笑,道:“股票,比如铁路公司股票,若是要修建广州到其他各省会城的铁路,甚至是到京师的铁路,就必须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

    股票这个词,三人还是头次听说,张维屛连忙伸手打断他话头道:“知足能否详细点?”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诸位对元奇熟悉些,就以元奇银行为例说吧,元奇银行发行股票一千万,诸位卖了元奇的股票,就是元奇的东家,股票拿在手上,每年可以分取元奇的红利,当然,股票也可以在交易所自由的买卖。有关股票的详细介绍,稍后会在《西关日报》连续刊载。”

    “我就说这个交易所不会那么简单。”林伯桐笑道:“知足这是借发行国债之机,为元奇日后的扩张预为铺垫。”

    “开办交易所不仅仅是为了元奇的发展。”易知足正色道:“可以说是为朝廷,为所有有志创办实业的士绅商贾开办的,咱们大清的金融很不发达,借贷利息太高,这不利于大规模的创办和发展实业,就说铁路,铁路的回报大,但投资成本也大,若是不能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就是以元奇的实力也很难独立完成一条铁路的修建。

    除了铁路之外,大型的矿场,比如昌化铁矿那样的大型矿场,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大型的钢铁厂,大型的机器厂,造船厂,军工厂都需要借助交易所这个平台来筹集资金,另外,一些小型的民生类的厂子,比如自来水厂、表厂、加工厂,农场、玻璃厂、水泥厂等等之类的也都需要通过交易所这个平台来筹集资金。”

    听的他这一番话,三人都愣愣的有些反应不过来,但却已经意识到,这个交易所一点不简单,半晌,梁廷枏才道:“也就是说,这个交易所主要就是为了筹集资金?”

    “当然不止于此。”易知足含笑道:“交易所既是筹集资金的平台,也是金融投资的平台,把银子投入交易所远比藏在银窖里合算,这些年鸦片贸易猖獗,白银流失严重,这其实只是表相。

    咱们中国,从明代以来,对外贸易就一直是处于出超的地位,可以说近三四百年以来,全世界开采的白银大部分都源源不断的流入咱们中国,鸦片贸易才多少年,能够流出多少白银?咱们中国现在不是没有白银,而是大部分白银都在地下的银窖里睡大觉。”

    张维屛抚了抚长须,笑道:“知足的意思,是希望咱们呼吁一下?”

    “国人喜欢储藏白银,这个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扭转的。”易知足缓声道:“诸位都是广州学院的学长山长监院,在下不仅是希望诸位能在《西关日报》上呼吁,更希望诸位能影响学院的先生和学生。”

    “知足可比咱们都要想的远。”梁廷枏笑道:“这一届届的学生出去,可比咱们在《西关日报》上的呼吁要强的多。”

    看了三人一眼,易知足缓声道:“广州几大学院历来提倡经世致用,在下建言,学院必须重视金融经济教育,金融经济是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发展实业不可或缺的。”

    张维屛笑道:“知足莫非有意来咱们学院讲课?”

    “在下也只是略知皮毛。”易知足笑道:“不过,在下可以为学院提供教材,聘请外籍先生并提供翻译,前段时间《西关日报》刊载的《国富论》其实就是不错的教材。”

    “我留意过,确实很有意思。”梁廷枏道:“闲暇之余,让学生看看,也不无裨益。”

    易知足笑道:“既是如此,元奇就印刷一批《国富论》译本,赠送各大书院。”

    下午四点,交易所关门,开始进行紧张的盘点,户部左侍郎吴其浚、易知足、伍长青坐在后院里静静的等着,不多时,解修元便快步进来,道:“大掌柜,已经统计出来了今天一天,总计卖出国债五百三十六万元。”

    半天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