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一章 江宁会战(三十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听的这话,穆章阿心里一喜,自户部银库亏空案爆发以来,他就倒霉透顶,定郡王载铨自请削掉王爵,他也没能幸免,被道光革去军机大臣一职,其后,道光怕牵扯太广,以‘惟事阅多年,官非一任。’的借口着他革职留任,但圣眷却淡了不少,近段时间一直没给他什么好脸色。

    此时当着一众大臣的面,道光突然着他来念这份来自江宁的急报,这明显是一个奠定他地位的信号,他岂能不喜,当即连忙起身接过折子,朗声念了起来。

    待的穆章阿念完这份《江宁条约》一众大臣登时都心知肚明,明白道光召他们觐见的目的是商议这份条约,而重点则是修建铁路的那条附约,不过,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见的一众大臣都默然不语,道光缓缓开口道:“去年琦善在广州与英夷签订的那份《澳门条约》都还记的吧?英夷撕毁了《澳门条约》,如今又草签了这份《江宁条约》,诸位是何看法?”

    见的载铨、穆章阿、潘世恩三大领军人物都不吭声,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祁隽藻率先开口道:“如今国库空虚,难以为继,微臣窃以为,江宁战局,当以和谈为上,英军虽入囚笼,但战力犹存,须防出现鱼死网破之局面。”

    国库空虚,江南战局和河南黄河大堤的修堵都需大额的投入,户部已是不堪重负,大学士兼户部满尚书敬徵也希望能够今早结束江南战事,节省开支,闻言紧接着道:“户部银库储备白银不足百五十万两,黄河大堤又不能半途而废,朝廷实无力支撑江南战事,奴才恳祈皇上,尽早结束江南战事,否则再遭遇其他变故,朝廷将无力应对。”

    兵部满尚书裕诚却沉声道:“江南八旗绿营在长江已精心部署了半年,如今英军舰队虽则抵达江宁,却是兵力大损,当一鼓作气,全歼英军,以扬我大清国威!”

    定郡王载铨却是知道道光是倾向于修建杭州至京师的铁路的,身在江宁的奕山也给他来信详细的述说了江宁的情况,见裕诚说的不对,他连忙开口道:“英军舰队船坚炮利,长江之上并无可以抗衡之水师战船,且英军水陆兵力尚有一万之众,若是继续开战,江宁可能毁于战火,就算最终能够全歼英军舰队,伤亡也必然极大,损失也是难以承受。

    从目前战局来看,大清还略占赢面,此时和谈,利于大清,从双方草签的这份《江宁条约》来看,英方也明显让步。

    再则,修建杭州至京师的铁路,有利于漕运,能极大的缓解对运河的依赖,且有利于朝廷对江南的掌控,也利于朝廷缩减每年对河工的巨大开支,由英吉利承建,对于大清而言,明显是利大于弊!”

    见载铨极力赞成,穆章阿心里暗觉诧异,这家伙以前不是反对修建铁路的?怎的突然转变了态度?是揣摩准了道光的心意?还是借着机会向汉臣示好,以联合汉臣来打压他?户部银库亏空案,这家伙可是联合汉臣对他落井下石!

    略微琢磨,他才开口道:“英夷居心叵测,对我大清图谋非小,若是任由英夷修建杭州至京师这条铁路,英夷必然对铁路沿线各地情况了如指掌,日后如何防范英夷大举进犯?尤为严重的是,一旦铁路建成,江宁至京师只须短短三四日,如何防范?此举实乃置京师于险境,恳祈皇上慎思。”

    对于沿大运河一线修建铁路,道光是颇为心动的,毕竟这条铁路一旦建成能够极大的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不过听的穆章阿这话,他不由的有些犹豫起来,确实,若是让英吉利修建这条铁路,弊端太大。

    见道光没吭声,潘世恩缓缓开口道:“英夷所依仗者,是船坚炮利之海军,非是陆军,吴淞、镇江两役,英军被元奇团练打的损兵折将,毫无还手之力,足见英夷并不擅长陆战。”

    “镇江一役,八旗绿营一万六千人防守镇江,被英军半日攻占,折损过半,岂能说英军不擅长陆战?”穆章阿沉声道:“元奇团练擅于陆战,但元奇团练非朝廷经制之师!也不为朝廷所掌控!”

    这话可就有些诛心了,潘世恩连忙道:“朝廷从来就不曾掌控地方团练,而且朝廷要将元奇团练纳入经制,也非是难事!”

    “说的轻巧!”穆章阿不屑的道:“元奇团练纳入经制?且不说元奇团练一年的武器弹药开销上百万两白银,仅是元奇团练的饷银就是八旗绿营的两三倍,朝廷如何平衡?”

    涉及到八旗绿营的兵制,潘世恩还真不敢随意表态,身为宗室的载铨却是不怕,直言不讳的道:“与英夷一战,八旗绿营种种弊端暴露无遗,难不成还继续一年花费上千万的白银养着那些没用的废物?兵在精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