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八章 入侵西藏(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易知足缓声道:“在廓尔喀屯集重兵,能够极大的牵制印度的英军,对于太平军入缅是强有力的支持。”

    赵文烈听的暗自纳闷,元奇不是在围剿太平军?怎的听这语气,元奇似乎支持太平军入缅甸?不过,他心里更多的还是振奋,易知足当着他的面说如此重要的事情,明显是要留他下来。

    返身落座,易知足看了赵文烈一眼,含笑道:“惠甫对元奇是何看法?”

    这个问题有点大,还有点空,赵文烈略微沉吟,才道:“元奇倡导西学,开办银行工厂、兴办西式学堂,创办报纸、修建铁路、铺设电报.......,令国人眼界大开,令广州上海快速发展,但学生窃以为,这不过是中体西用,不足以彻底改变大清落后局面。”

    这家伙不会是个狂生吧?魏源不动声色的瞥了易知足一眼,敢在易知足面前如此说话的,可真没几个,他有些担心自己看走了眼。

    易知足却是鼓励道:“惠甫认为,如何才能彻底改变大清的落后局面。”

    “学生窃以为,西洋各国能够富国强兵的根本在于,三权分立,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赵文烈不急不缓的道:“非如此,不足以彻底改变大清落后的局面。”

    “惠甫说的是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易知足缓声道:“西洋各国的哲学家先后提出了很多种政体,贤人政体、军阀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专制政体、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暴民政体......。

    不过,本爵倒是觉的,没有最好的政体,只有最为适合的政体,东方与西方在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不说东西方的巨大差异,就是西方各国的政体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就象美利坚,美利坚没有君主,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他的政体就是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但行政、立法、司法都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

    而英吉利历史悠久,一直由君主统治,采用的则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只是名义上的领袖,临朝而不理政,没有决定权只有同意权,简单讲就是内政外交全部由首相为首的内阁执行,任何文件内阁送到女王面前,女王能做的事情只有签字同意,没有其他。

    曾经有人嘲笑过,英国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顿了顿,他接着道:“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为立国的根本——政体,不能简单的生搬硬套西洋国家的,必须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最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国情的政体。

    大清目前正处于一个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不能操之过急,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水到渠成。”

    听的这一番话,赵文烈脸上登时有些讪讪的,有种孔夫子门前卖书,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尴尬,人家不是没想到,而是想的长远的多,他也光棍,当即起身一揖,“学生惭愧......。”

    “惠甫无须介怀。”易知足摆了摆手,笑道:“若是不觉屈才,就先协助魏先生罢。”

    协助魏先生?赵文烈不由的一呆,这可是一步登天,魏源可是易知足最为倚重的幕僚之一,回过神来他连忙起身一揖,“学生见过东翁。”

    “先下去安顿好罢。”易知足含笑道。

    魏源有些难以置信的瞥了赵文烈的背影一眼,他着实想不通,不过寥寥几句话,易知足为何会如此器重这小子,不过,他也没多问。

    易知足却是由赵文烈想到了那位自嘲为大清帝国裱糊匠的李鸿章,道光二十七年就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的他,不知道散馆之后,是留在了京师还是外放了地方?得找人打探一下。

    不到一个时辰,曹根生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旅顺急电,英法补给船队不愿前往大连,也拒绝接受登船检查,径直返航。”

    做贼心虚!易知足一瞬间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什么英法联合舰队的补给船队,纯属扯淡,是美国的商船队!肯定是与私下签订租借高雄港一事有关,商船队装载的是什么?朝廷急切需要,美国人又愿意给的——只能是军火或者是机器设备——制造枪支弹药的机器设备!

    略微沉吟,他便沉声道:“让舰队拦截并扣留,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冲突。”

    次日中午,旅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