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章 包藏祸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元奇也倒闭了!

    见的气氛尴尬,奕訢苦笑着开口道:“《大清律例》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并不逊色于西洋各国只是吏治腐败,以至于弊端丛生。”

    这倒是实情,《大清律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即便是称不上圣神,也相差不远,易知足磕了磕烟灰,道:“吏治腐败,确实是司法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子还在于皇权至高无上,且地方官员权力过分集中,有若土皇帝一般。”

    奕枻沉声道:“国城兄是指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是大势所趋。”易知足说着反问道:“此番变法革新,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主要是改革官制,裁减冗员,整顿吏治,以及一些行政体制改革。”奕訢缓声道:“朝廷决定先停止捐纳实官,然后再进一步废除,成立督办政务处总领变法革新之事宜。

    增设外务部、商务部、巡警部、教育部等,将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将太仆寺并入兵部。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不分满汉。”

    各部官员不分满汉?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这玩意分明就是个障眼法嘛,见的奕訢住口,他才慢悠悠的问道:“不是听闻有人倾向宪政?”

    倾向推行宪政的不是别人,正是奕訢、奕枻两兄弟,见的对方明知故问,奕訢一脸苦涩的道:“宪政事关重大,非是一蹴而就之事,且朝廷争议颇大,皇上为慎重起见,意欲遣使赴洋,多方考察,再行议定。”

    终究还是堪不破!易知足心里微觉失望,略微沉吟,才缓声道:“宪政之事,确实应该多方考察,但三权分立,利于权力的平衡监督,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朝廷改革官制,应仿行三权分立,尝试责任内阁,至少也应该注重司法独立,那些个不痛不痒的行政改革,有什的必要?”

    这话已经是很不客气了,而且带有斥责的口吻,一众人不由的面面相觑,怡亲王载垣不满的轻哼了一声,“治大国如烹小鲜,变法革新,尤须谨慎,岂能大刀阔斧?”

    易知足眼神冷漠的看了他一眼,“现在不大刀阔斧锐意革新,只怕以后连大刀阔斧的机会都没有。”

    奕枻忍不住道:“国城兄这话又是何意?”

    “知道立宪需要筹备多长时间吗?”易知足接着点了支香烟,“英吉利、美利坚立宪准备期都在十年以上,大清是什么情况?比英美两国要复杂的多,若是要推行宪政,预备立宪的时间只会更长!真等到非立宪不可的时候,再来考虑立宪,来得及吗?”

    一众人听的一楞一楞的,包括奕訢在内谁也没想到立宪的筹备期会需要如此长的时间,奕枻迟疑着道:“国城兄的意思,朝廷应该乘早入手研究宪政?”

    易知足颌首道:“即便不实行宪政,也必须研究宪政!能有所借鉴也是好的。”

    奕訢道:“国城兄可是认为大清非推行宪政不可?”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这个问题还何须问我?如此多宗室王公满汉大员周游西洋各国两年,难道心中没有答案?”

    一直到将近黄昏,易知足才将一行人打发离开,因为谈的实在太累,他连宴请都免了,起身将众人送出院子,他径直转往长乐书屋,赵文烈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道:“大掌柜,朝廷有没有可能下决心推行宪政?”

    “自然有可能,在察觉无法维持皇权专制的情况下,他们会退而求其次。”易知足缓声道:“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很精辟!处于权威危机中的统治者往往会迅速的变成真诚的改革者,他对改革的真诚,来源于他对保住权力的真诚。”

    细细咂摸了一阵,赵烈文才道:“确实说的精辟,不过,真要等到那时候,岂非太晚?”

    “看情况,朝廷不主动,咱们主动!”易知足沉声道,推动朝廷变法革新,这事虽然谈不上是刻不容缓,却也不宜再拖延,而且他也无法容忍朝廷雷声大雨点小,他要借助朝廷变法革新来宣扬新思想新观念,及早让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深入人心。

    棠香园。

    下车一进大门,奕枻就抱怨道:“易国城也忒小气了,居然连宴请的客套话都没一句。”

    绵愉笑道:“你们连珠炮似的问了这半天,还指望他留客?”

    听的这话,奕枻吞的一笑,“我如今有些后悔,这两年去西洋周游纯粹是浪费时间,留在上海或许收获更大,今儿一番闲谈,感觉比西洋之行收获更大。”

    奕訢却是刻意的落后几步,与肃顺并列而行,轻声问道:“易国城带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