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六十四章 沉住气(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拟旨,懿贵妃那拉氏违背祖制,妄议朝政着赐死。”说完这到谕旨,他似乎也轻松不少,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子,知道这事不能犹豫,也不能拖延,否则就会动摇。

    叫来总管太监用印之后,咸丰沉吟了下,才道:“奕訢、肃顺,随行监督。”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临近黄昏,易知足正打算回后院,曹根生脚步轻快的赶了过来,道:“大掌柜,京师电报。”

    电报是两封,奕訢和肃顺两人各发了一封,意思却是一样,他二人亲自监督赐死懿贵妃那拉氏。

    终于除去了这个祸患,易知足长松了口气,在电报上签字之后还给曹根生,他浑身轻松的出了房间,虽然他确定就算那拉氏不死,也难以垂帘听政,掌控朝局,但这女人的存在必然会成为朝廷推行虚君立宪的最大阻碍,将其除掉,虚君立宪将会容易的多。

    仅仅只过了两天,七月十七日早上八点,易知足刚进长乐书屋的院子,赵烈文、曹根生两人就匆匆追了上来,“王爷,皇上驾崩了!”

    那么快?易知足不由的一楞,闻知咸丰病情稳定下来,他估摸着可能会拖上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至不济也会拖个十天半月的,没想到这才过了两天,咸丰就驾崩了,幸好他及时出手,没有观望,否则咸丰一死,要除掉那拉氏,就会麻烦的多。

    电报是奕訢发来的,他纯粹将电报当做了书信,详细说了咸丰临终前的情况以及人事安排,咸丰死的很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七月十六上午都还很正常,可到了下午就突然晕厥,晚上清醒过来之后,一连发了两道谕旨,都是早已经准备好的。

    一是册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二是任命奕訢、绵愉、载垣、端华、肃顺、文祥、杜翰、匡源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最后,奕訢在电文中问及,推行虚君立宪以何时为宜?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道:“给恭王回电,虚君立宪不可急于求成,当务之急是先制定出合乎国情的宪法,西洋各国立宪皆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虽可借鉴,但不宜照搬照讨,一国之宪法,必须合乎本国的实际情况。”

    说着,他看向赵烈文,“皇上驾崩,应有的规矩一应遵循,不过,公共租界之内,倒是无须约束,另外,吩咐下去,今天不见客。”

    待的两人退下,易知足点了支香烟,咸丰驾崩,他多少有些伤感,在他看来,咸丰应该是大清目前为止最苦命的天子,自御极登基以来,战争灾荒就接连不断,在位十二年,可没太平几年,这还是得益于元奇。

    对于咸丰,他没多少反感,在他看来,咸丰比道光更为激进,至少道光是不会如此大胆的进行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当然,对于他来说,年仅六岁的新君载淳即位,对他对元奇对大清来说都更为有利。

    目前朝中局势,奕訢、肃顺在他的影响下都成了革新派,而且变法革新、推行新政是咸丰在位时开展的,可以说,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变法革新,新政已成为主流,任谁也无法阻挡。

    至于京师的朝局,他如今不急于插手,先观望一阵再说,奕訢倒是乖巧,第一时间就知道来电通报,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姿态,肃顺在这方面可就差的远了,不过,肃顺胜在锐意革新,勇于任事,是变法革新,推行新政不可多得的人选。

    转眼就是深秋,棉花的采摘已经进入尾声,易知足也将主要精力放在棉花霸盘上面来,美利坚内战方兴未艾,南北双方的战争规模逐步升级,双方开始大规模的募兵,正逐步从有限战争转向全面战争。

    但这场战争对欧洲的棉花市场似乎影响并不大,棉花市场不仅不缺货,棉花价格也并未上涨,期货、债券等也同样是不温不吐。

    这一日,解修元捏着一封电报快步走进易知足的书房,拱手见礼后便道:“大掌柜,这是胡雪岩从伦敦发来的电报。”说着,他将电报递了上来。

    胡雪岩在电报中介绍了欧洲棉花市场的情况,提及英法两国和美利坚南方联盟组建了规模庞大的走私船队,北方联邦对于南方的海岸封锁形同虚设,并说欧洲不少投机棉花的商人对棉花的前景感到失望,纷纷抛售手中的现货和证券。

    见的易知足放下电报,解修元缓声道:“大掌柜,咱们在棉花上面投入巨额的资金,北方海军舰队如果无法进行有效封锁的话,棉花前景则确实堪忧,咱们是不是也抛售一部分?”

    “金融市场有句名言。”易知足缓声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