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八零章 :别害羞(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众所周知,本科的课程是很杂的,刚才的杨植同学专业课十门取得了满分成绩,这说明他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且学的很深入,考试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但是你竟然取得了十五门满分,甚至连每个理工科学生都要学习的《大学物理》都考了满分,而刚才你又说很热爱自己的专业,也说了斯坦福的某个啥终身教授对你的评价很高,但是,你在专业上的成就并不突出,获得的荣誉也都是课外业余类的,在我看来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那我是不是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你仅仅是热爱考试,对满分成瘾呢?”

    这个问题不可谓不犀利,现场所有的同学都在为韩衍的逆天成绩而震惊,没人会关注到其他,十八门课程扣五分,这大概是水木大学考试第一人了。很难再有超越,要知道水木大学的考试难度跟一般的野鸡大学,甚至一般的211大学相比。难度是要大很多的。

    有些一般般的大学,通常都是老师拿着一本书从头念到尾,考试之前划划范围就ok了,就是这样都能有那么多学生挂科,其素质可想而知,这也就难怪随着华夏的扩招,大学生突然增多。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遍地都是,究其原因就是盲目追求本科学历,如同这些一般大学一样。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干什么?可以说狗屁不懂,还不如找个技工呢,至少上手就能干活。

    而若是乡村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一般大学,父母寄予很大的期望。熟不知狗屁用都没有。几年学费花光了父母辛苦的积蓄,毕业之后搞不好还要啃老,在城市中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勉勉强强养活自己,买房子娶媳妇更是遥不可及,相比于同个乡村的小伙伴,人家早早的辍学打工,早早的结婚了。老婆孩儿热炕头,房子家里有。银行卡里有存款,小轿车一买,生活过得也有滋有味。

    刘猛记得自己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比较的帖子。

    小强每天在村里晃悠,爹妈看着发愁,心想这孩子将来怎么办呀;小明每日都苦读诗书,父母喜在心里,村里人都认定他必有出息。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十九岁,小强跟着村里的外出打工,来到了高速公路的工地,保底工资三千块;小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读的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学费每年五千多。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三岁小强的爹妈给他说个巧媳妇,是邻村的,特别贤惠;小明在大学里谈了个女朋友,是邻校的,很有文化。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四岁小强在老家结了婚,把媳妇带到工地上,来给他洗衣做饭,恩爱有加;小明终于大学毕业,找了施工单位工作,跟女友分居两地,朝思暮想。

    小强每天很快乐,下了班就没事,吃了饭和媳妇散散步,晚上便和工友打麻将看电视;小明每天很忙碌,白天跑遍工地,晚上还做资料画图纸,好久不见的女友跟他分手了。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二十八岁,小强攒下了二十万,已是两个娃娃的爹,心想着回家盖栋漂亮的楼房;小明过了中级职称,还是单身一个人过,心想着再干几年就是高级了。

    小强在农村老家盖了两层小楼,装修很漂亮,剩的钱买了一群仔,让媳妇回家种地养猪;小明在城里贷款买了一套新房,按揭三千多,父母给介绍了新女朋友,在城里上班很少见面。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一岁,小强媳妇从老家打电话来说:小强,现在家里有房有存款,咱喂喂猪,种种地,很幸福了,家里不能没有男人,你快回来吧;小明媳妇从城里打电话来说:小明,小孩的借读费要十五万呢,家里没有存款了,你看能不能找公司借点。

    小强听了媳妇的话,离开了工地,回老家跟老婆一起养猪,照顾父母小孩;小明听了妻子的话,更努力工作,去了偏远又艰苦的工地,很难回家一次。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三十五岁猪肉价格疯涨,小强的一大圈猪成了宝贝,一年赚了十几万;通货膨胀严重,小明的公司很难接到项目,很多人都待岗了。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五十岁了小强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天天晒着太阳抽着旱烟在村里转悠;小明已是高级路桥工程师,天天顶着太阳皱着眉头在工地检查;

    那年,小强和小明都是六十岁了,小强过六十大寿,老伴说:一家团圆多好呀,家里的事就让娃们操心吧,外面有啥好玩的地方咱出去转转;小明退休摆酒席,领导说:回家歇着没意思,返聘回单位做技术顾问吧,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您给指导指导。

    小强病了一场,小强拉着老伴的手说:我活了快七十岁了,有儿有孙的,知足了;小明病了一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