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章 中国好儿子(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奇更甚,抛下技术问道:“杨锐,你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技术?做出全球最好的产品,不容易吧。”

    “全球最好,既与技术有关,也与我们采用的仪器有关,我们是全球最新的制药工厂,生产出全球最好的产品,才对得起百万美元规模的投资吧。”杨锐仍然睁着眼睛说瞎话。

    最新的工厂,自然是不成熟的工厂,距离全球最好的产品还远着呢。

    不过,国人是相信硬件的力量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国企和社会媒体安慰自己的话就是:假如给我们那么先进的仪器,我们也能做到!

    事实是,国企进口的许多先进仪器,根本是用都不会用。

    “能学到这些东西还是很不容易的。”梁省长理所当然的如此一说。

    杨锐笑笑,道:“我父亲杨峰是西堡乡的乡党委书记,他一向鼓励我学习科学技术的,以前读初中的时候,西堡乡就建了乡图书馆,很多孩子都去看书,我也最爱趴在那里了。”

    这自然是胡扯的,西堡乡的确有乡图书馆,但那是政府分配下来的,总共几百本书,以后基本没有增加过,倒是因此增添的两个岗位,比较有吸引力。

    梁省长自然不会去调查此事,配合的道:“图书馆的确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好去处,杨峰同志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父亲要是知道您这样表扬我,指不定怎么高兴呢,他老是担心我学坏了,可他总在外面工作,也管不了家里的事,就是白担心。”杨锐不遗余力的给老爹贴金。

    梁省长心有所感,叹道:“做父亲的都是这样,可工作也不能没人做。”

    他也是50岁左右的年龄,小儿子还没有担心完呢。

    旁人共同感慨,也有的官员一阵眼红,不管有用没用,梁省长至少知道了杨峰的名字,我儿子怎么就没这样的机会?

    杨锐抿着嘴装样子。除了梁省长,在场的还有南湖行署的专员,溪县的县委书记等人,多宣传一下杨老爹的光辉形象,没什么坏处。

    再说两句题外话,再拍两张照片,此次会面就算是结束了。

    临走前,梁省长分别与几个单位的头头们握手,恭喜他们生产出了国际顶尖的产品。

    秘书带头,众人拼命的鼓掌。

    记者使劲的按快门。

    梁省长离开车间,前往大礼堂继续庆功会,那里将会是另一片红旗飘扬,彩旗挥舞的美丽世界。

    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杨锐,依旧没被邀请。

    他也不在乎,戴好口罩,回去继续工作,沈平辉却悄悄的追了上去。

    “你们的产量究竟有多高?”沈平辉看着离人群有点距离了,小声问了起来。

    杨锐一愣,笑呵呵的道:“每月30公斤啊,你们进来的时候,没有拿到宣传小册子吗?”

    “看到了,但你们的产量明显超过30公斤每月。”沈平辉露出“我不好糊弄”的神情,道:“我们才来一个小时不到,就见到了3盘成品,算下来就有500克了吧,一天的产量怎么可能才1公斤?”

    “我早上五点半就被人拖起来了,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小时,前面6个小时的工作就完全不被算到里面了呀。”杨锐表示我很委屈。

    “好吧,6个小时生产500克的成品,24小时连续生产,也不止1公斤的产量了。”在看脸的世界里,杨锐这样的帅哥的肢体语言是具有影响力的,不像是沈平辉这种老男人,脸上露出什么表情都没人在乎。

    “你算的不对,我们是连续生产没错,但也不是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再者,也不是平均6小时就能生产这么多辅酶q10。”杨锐轻笑了一声,道:“这不是参观访问,我们才算准了时间吗?”

    虽然尚有疑问,但杨锐的答案还是说的过去的。

    沈平辉想了一下,不再追问这个蕴含着巨大利润的问题,转而像是才想起来似的,道:“对了,你说没有到西堡肉联厂工作,也不是西捷制药厂的工人,是吗?”

    “我暂时还不想工作。”

    “可以理解,年轻人嘛。咱们私下里说一句,你也别浪费了好机会,现在找个工作挺不容易的,时过境迁,再找就不一定好找了。”沈平辉接着试探着问:“你是不想做工人了,喜欢搞研究?”

    “我想先读大学,再搞研究,多学点东西。”

    “多学点东西好,嗯,学点东西好……”沈平辉念叨了两句,暗想:看来招人进平江生物技术研究所是不太可能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