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9章 景父回家(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烦要来一次,不多不少的正好一次,简直像是公司招标来投标书似的。

    接下来一周,杨锐往来两趟西堡中学的实验室,算是将精制茄尼醇的提取步骤全部证明给了特普拉。

    而在第三次来到平江的时候,特普拉对杨锐的态度亦是从赞赏到钦佩。

    因为杨锐前期发表的半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10的文章,开始陆续发表了。

    和精制茄尼醇的文章不同,半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10,对制药公司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组织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工厂,将被逐渐淘汰了。

    当然,尽管说是淘汰,但以目前市场的供应情况,组织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工厂,再延续五年的生产还是没问题的,只是利润会一步步的降低。

    毕竟,半化学合成法的成本实在是不高,而提取茄尼醇所用的烟叶,价格也比猪心和牛心便宜的多。

    至少在这一领域,杨锐改变了制药公司的生态结构。

    对特拉普这样的技术官来说,19岁的杨锐,已然是他见过的最天才的研究员了。

    在短暂的观察和认真的考虑以后,特拉普找了一个机会,主动向杨锐提出道:“你应该来英国留学,我相信捷利康愿意帮你办理所有的手续。”

    弗兰奇与特拉普已有沟通,忙道:“没错,捷利康公司很欢迎杨先生到欧洲留学。”

    在场的除了他们三个,还有被暗示过的海处长。

    尽管被暗示过,正在喝啤酒的海处长还是险些把酒从鼻子里喷出来,外国人邀请中国少年去留学,这种故事里的情节竟然真实的发生在身边了。

    特拉普等海处长咳嗽完了,真心实意的劝说道:“中国的条件远远比不上英国,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它们是美丽的城市,但还需要时间的升华,你到英国来,以你的能力,很可能入读牛津和剑桥。”

    海处长连连咳嗽,不能置信的看着另外三人。

    牛津和剑桥!

    这可是牛津和剑桥,虽然国内也有选派公费留学生前往牛津和剑桥学习,但是,这样的全球知名学府,实在是有着超乎寻常的诱惑力。

    在80年代,如果要问中国人,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哪里,十有*都会说牛津或剑桥,哈佛耶鲁之流,要到好莱坞大片侵袭以后,才变的闻名遐迩。

    海处长并不觉得被挖墙脚了,反而与有荣焉的帮忙劝说道:“杨锐,这么好的机会,先答应下来比较好,国内的政策也是允许定向留学的,机会不常有啊。”

    他这是真的为杨锐着想。

    1983年去牛津和剑桥读书,这是什么概念,读完学士出来才1987年,回中国岂不是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做什么做什么?若到1990年混一个中央的处级干部,简直是掉份。

    若是有心学术,继续读书,1990年就能读到硕士,运气好的话,1993年就能读到博士。

    一名剑桥或牛津的博士,永远都是稀缺的,顶着这样的头衔,可以说能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找到工作。假如可以用工作定义文凭的价值的话,这样的文凭,就是可以全球旅游,全球定居,去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收入总是中产以上的高级文凭。

    而这样的机会,就摆在杨锐面前。

    不得不说,杨锐动心了。

    作为一名以科研为志向的男人,实在找不到比剑桥或牛津更好的去处了,这里是基础科学的天堂,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数学生物,都是世界顶尖的。当然,捷利康公司不能保证他进入这两所高校,可杨锐相信,只要给他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他是能够进入这两所学校的。

    现在的他拥有的还是30岁人的思维和19岁人的身体,两相叠加,即使不能算作超级天才,总归是普通天才的水平,加上脑海中的知识,杨锐的信心十足。

    然而,杨锐终究不能下定这样的决心。

    他的英语还没有好到能在外国自如生活的程度,他了解的一切都在中国,去国外发展的机会反而变少了。

    所以,杨锐只是迟疑片刻,就用沉重的声音道:“中国虽然弱小,但这里是我的祖国,我还是想留在中国。”

    特拉普愣了一下,忙道:“到英国留学,只会更好的帮助你的祖国。”

    “我更愿意留在国内,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杨锐一旦进入政治模式,英国人听不懂了,海处长也不好劝了。

    他暗叫一声可惜,又说:“让杨锐再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