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三十三章 自由裁量(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经费,但这些经费距离独立建设一个实验室,还远远不够。当然,许正平如果强行要建,北大估计也不会阻止,但钱花在实验室里,而成果却没有拿到,他以后再申请经费就困难了。

    归根结底,也是许正平的积累不够,他要是能发表一篇cell,别说要独立实验室了,要实验室独立都行。

    杨锐几口吃完了早饭,有些担心的看看表,道:“让你这么一说,别是没有外校的人过来了,我和蔡教授都说好了……”

    “蔡教授说行,肯定是行的。”许正平环视一周,道:“蔡教授对你是真不错。”

    “恩?”

    “蔡教授可是给你的实验室加了一块砝码啊。”许正平叹口气,道:“北大的编制,也不是说给就给的。”

    杨锐的眼皮子连跳数下。

    许正平微笑:“想到了吧?别的学校看重的人才,咱们北大可不一定觉得重,蔡教授等于是给了你自由裁量权,我敢肯定,就这几天时间,大把的地方院校的教师和研究员,要来你这里应聘了。”

    杨锐叹口气,道:“因为我的门槛低。”

    许正平默默点头。

    中国的高校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后世,清华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是40亿元,可以说,100所“xx学院”的研究经费加起来,都没有清华一家的多。

    当然,100所xx学院一年花的钱,肯定是要超过40亿的,师均15万元的薪水,校均1000名教师的薪水就要150亿了,但在薪水和办公开支之外,在校园土建和银行利息的开支之外,单论研究经费,这100所“xx学院”要达到校均4000万元的标准,非得全都建址在精华之地方才有机会。

    80年代还没有985和211这样的天堑,但地域差距就是最大的天堑。

    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也有40%左右的经费是地方出的,为何北京和上海的高校顶着骂声也要给属地更多的招生名额?吃的嘴短,拿人的手段。

    从外地高校或研究所,再到北京,这显然是一步跨越。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上海,北京的科研水平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发展的,当然,生活条件与外地省会也是天壤之别。

    即使是从北京的其他高校调到北大,从个人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机遇。

    如果是蔡教授自己挖人,他当然要挖知名的教授学者,哪怕达不到唐集中的水平,也得有三五分牛气才行。

    然而,蔡教授给杨锐的裁量权,却远远没有这个要求。

    这样一来,杨锐就自由的多了。

    “其实,咱们找几个潜力惊人的研究员,也不会吃亏。”杨锐摸着下巴,眯着眼。

    许正平笑了起来:“潜力惊人怎么判断?”

    “看名字吧。”杨锐抖擞精神,准备施展自己的摸小牛大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