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来配合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市场,其稳定程度自不待言,以此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产业,也是相当稳固的。

    就比如科研机构,不说像是高科技产业那样,攫取30%以上的利润做进一步的研发,但由于市场规模够大,大家分润3%的利润就很不得了了。

    对于畜牧业这种本质上很穷的研究方向来说,“牛”字是带着金光的。

    而且不像是野猪、蛇、多啦a梦、甲鱼这样的养殖业,牛的养殖业的研发方向也很广阔,不管你是增加产量也好,改良肉质也罢,怎么研究都是正确的,最重要的是,都有人买单。

    其他类型的养殖业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是蛇的养殖业,改良肉质基本没什么意义,因为大家吃蛇都是品种论,越毒的蛇越好吃,或者越毒的蛇药效越好,如此而已,你将菜花蛇的肉质改良的再美味,也不会有人买单的,所以,最后搞蛇的全都变成养殖派了,学术价值也越来越弱。

    自60年代开始,70年代壮大的胚胎移植,是畜牧研究中的一颗珍珠,而牛的胚胎移植,则是一颗金珍珠,国内畜牧研究方向的学者,都对它垂涎欲滴。

    一方面,是因为金珍珠的价值不菲,另一方面,还是这颗金珍珠摆放的位置并不高,虽然谈不上触手可及,但是踮踮脚,还是很有希望够到的。

    这就很不错了。

    比起畜牧领域的其他研究,比如转基因,比品种改良,比如克隆,胚胎移植花费的时间又少,社会效益又明显。

    尽管做了好几年,仍然没有哪个研究所做出完成品,但就现在的科研进度来说,其他也算不得慢了。

    如果再多几年的时间,终归会有某个研究所,完成牛的胚胎移植的项目,到时候,自然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就是没有做出完成品的研究所,也不一定会吃亏,因为到了几年后,他们积累的经验也多了,既可以给国企做技术指导,也能通过往来不断的文章刷引用……

    杨锐的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横空出世,却是打碎了无数人的如意算盘。

    半个月完成小鼠实验,一个月完成冷冻胚胎移植,两个月完成兔子的冷冻胚胎移植,旋即搞定牛的胚胎分割……

    这样的科研进度,在其他科研院所眼中,只余仰望的空间,就好像自己开着拖拉机,抬头一看,一架直升飞机从头顶掠过似的。这已经不仅仅是速度的超越了,重要的是,飞机能做的事,拖拉机不见得能做啊!

    其他科研院所,可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的他们,好一点的完成了胚胎分割,差一点的基本就是兽医水平,接触过冷冻胚胎的都不多,到时候,怎么去给厂商做指导?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锐的目标一定是牛的冷冻胚胎移植,要产业化的实现牛的胚胎移植,也只能用这种方法,偏偏并没有哪个研究所的人,能做到这一步。

    也就是说,人家将冷冻胚胎买来了,你照样搞不定胚胎移植的工作。如此一来,别说从厂商手里拿经费了,连刷论文都没法刷了。

    紧张的情绪,自然可能带来不合常理的动作。

    尤其是畜牧领域的研究员,许多人从几年前就开始做这个项目了,像是华北畜产品研究所的李星洲,他领头开始的这个项目,不仅花费了上百万元的经费,还有多名研究员数年的时间。

    如今让他们放弃,没有人舍得。

    最重要的是,以往的投入,又将如何收回呢?

    这也是李星洲找上门来的主要原因。

    放在10年前,全国一盘棋的时代,谁研究什么东西都是分配好的,从不会出现这种大家一窝蜂研究一个项目,最后只有一个人得到好处的情况。

    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可惜,杨锐却是没有要同情对方的意思。

    同情他们,只不过是对辛辛苦苦的工作的其他的不公平而已。

    像是中牧这样的公司,全场几千上万名员工,养着几十上百万头的牛,赚到的钱却没有国外几百人的牧场多,何解?

    虽然用胚胎移植的技术,大规模的铺开养殖良种牛,并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国外的人均产值,但是,提高一倍两倍,也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总不能,就为了弥补几名研究员内心的缺憾,就让中牧上万名的员工,平白少掉一大块收入吧。由此带来的外汇损失,更是建几个实验室都不止。

    归根结底,还是李星洲等人的工作太低效。

    以他们目前的研究进度,要做出能商用的胚胎移植技术,非得三四年不止,到了三四年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