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0章 智者见智(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锐回答的笃定。

    达尔贝科当然支持了。如果说以前杨锐只是代表了pcr的发明者,更进一步的说,代表了先进科研设备的发明和生产,杨锐现在就不用做任何的代表了。

    获得诺贝尔奖,意味着杨锐的名字就是资产。

    就像是达尔贝科宣布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会让美国股市的相关公司的股票大涨一样,杨锐的加入,也是进一步的刺激了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实行。

    严格来说,人体基因组计划,实际上是分成了三个部分的,除了人尽皆知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分野之外,英国的桑格也因为两届诺奖得主的身份,而以诸侯自立。

    英国的人体基因组计划,基本上就是单独进行的,不谈效率如何,气势是一点都不逊色的。

    杨锐虽然刚刚拿到诺奖,不能和桑格相提并论,但诺贝尔奖就是诺贝尔奖,谁都不能说一名诺奖获得者就比另一名诺奖获得者弱了,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层面,更不能如此。

    如果说,以前是杨锐加入达尔贝科的团队中,现如今,杨锐也能以巨头自立了。

    “杨教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中国政府将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另一名记者迅速的问了出来。

    “我是科学家,我支持人体基因组计划。同时,我会积极的介绍该计划给政府,至于是否能够被采纳,我还不能确定。”杨锐回答的很谨慎。

    “感谢杨教授的回答。”主持人再次走上前台来,准备结束对杨锐的提问。

    走过场的记者会,已经撒了太多的干货出来了。

    “听说有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接触您,您会选择去哪家顶级的研究所或者高校吗?”这次提问的是个美国人,他一点要遮掩口音的意思都没有。

    而他这次的问题,同样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主持人也默默的退了下来。

    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都有了成熟的科研团队,居于稳定的岗位和研究机构中,鲜有能随便跳槽者,就是后世的中国长江学者,都被各种合同和项目捆起来,诺奖级的学者,起码都是世界第二阶的水准,哪里有的跑。

    不过,在外籍旁观者的眼中,杨锐所在的北大,显然称不上顶级研究机构,以80年代的中国经济水平来说,一流都非常勉强。

    单就世界排名而言,埃及的开罗大学都比现在的北大高。

    一些人甚至理所当然的认为,获得了诺奖的杨锐,会跳槽去其他的世界名校。

    在出国梦流行的年代,这也不是什么奇怪或古怪的情况。

    杨锐却是洒然一笑,微微摇头,道:“我没有去其他研究机构的意思,另外,我也没有接触其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记者们奋笔疾书,至于最后见报的内容,是否描述了杨锐的坚定,却是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