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12)(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厚的职位刚刚定了,他将会留在京城,担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兼西上阁门使。

    枢密院都承旨是西府的大管家,上承诸位枢密使,下接枢密院二十四房,地位极高。当初韩冈任同群牧使的时候,韩缜便是都承旨兼群牧使。纵然都承旨的副职远比正职的地位要低,可终究是有实权的职位。

    这是个很不错的差事,甚至可以说很好。不说任官西府的多少好处,能进入中枢,就代表他日后的任官方向也将包括中枢,不会局限于边疆。多了发展的空间,自是值得庆祝的好事。

    不过更重要的是阁门使,这是在皇城中插上一根钉子。

    “好了,不耽搁两位了。”曾布告辞。

    “那今天晚上就要劳烦子宣了。”苏颂道。

    “算不上。”曾布笑道,点了点头,先行离开。

    苏颂也往前走,走了两步,却不见韩冈跟上来,回过头:“玉昆?”

    “啊,没事。”

    韩冈摇摇头,压下心中的一股异样感,快步追上,与苏颂并肩出了皇城。

    ……………………

    夜色渐浓。

    苏轼睡得正沉。

    若是在过去,才二更天过一点,正是兴致最高的时候,不过现在他好些日子没有去饮宴取乐,每日都是早睡早起,虽然说没了玩乐,精神反倒旺健了起来。

    “舍人!舍人!”

    身旁的侍婢推着苏轼沉重的身子,将他从梦乡中唤醒。

    “还没天亮吧。”苏轼缓缓张开眼皮,眼前只有黑沉沉的床帐。

    “舍人,是宫里面来人了!”朝云急促的说着。

    外间同时传来了王闰之焦急的声音,“官人,宫里面来人了,要官人速速入宫!”

    “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上一回苏轼被换入宫中,敲门如拆屋,将宅院中上上下下都给惊动了,可这一回动静却好像小了许多。

    苏轼坐了起来,让朝云帮着整理穿戴,笑着说:“旧日曾问包孝肃日审阳、夜审阴,夜里唤人,这是哪里要我去写文章?”

    “官人!”

    王闰之在外面焦急的催促着,等到苏轼不紧不慢出来,又催着他往前面。

    这一回来通知苏轼的宫人,不是上一次的那个,很陌生的一名小黄门,还带了四名班直护卫,见了苏轼,就急匆匆的催促着:“苏舍人。请速速入宫。”

    苏轼不慌不忙:“宫里出了何事?太后可有何吩咐?”

    小黄门闭口不答,只是在说:“请舍人速速入宫。”

    “果然如此。”

    苏轼的声音不大,却正好让周围人听到。

    一切尽如所料。

    废立天子?这肯定是废立天子!

    就跟上一次通报太上皇死因一样,提前通知在京重臣入宫,以防生变。否则又有什么事才需要他这个中书舍人连夜入宫。

    皇帝弑父,不论从哪一条上,都不应该再继续坐在天子的位置上。

    弑父之君,岂可为天下主?

    也就是韩冈这样有私心的大臣,才会硬是帮他遮掩。王安石、程颢、韩冈,都号为大儒,却罔顾大义,做了太子师,就把圣人传下来的道理给忘了,日后看他们怎么还有脸拿着《春秋》教徒弟?

    也别说日后了,现在都已经是挡不住。也不知是两府中哪一位挑头出面的?

    苏轼没多耽搁,等到下人将马匹备好,便飞快的上马出门。

    离开了家门,很快就转上了大道。

    比起上一回,因为火灾而萧条的街道,天子丧期中的禁令让街道更为冷清,除了值夜的巡城,就看不到其他人。

    等上了御街,两百步宽的大街上,依然冷冷清清,看不到其他入宫的官员队列。

    苏轼这时候却纳闷起来,怎么不见其他人?

    ……………………

    王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枕边人不在床上。

    在床上坐起来,才发现韩冈正站在窗前,窗帘被他拉开了,沉默的望着屋外的夜色。

    “官人?怎么了?”王旖拥被而起。

    “不。没什么?”

    韩冈摇摇头,依然静静的望着外面,“没事的……没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