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11)(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间都无关紧要。

    紧了紧手中的笏板,将汗湿的手掌擦了又擦,龚原越发的紧张起来,事到临头,这最后一步竟然如此难以他出去。但当他的视线掠过对面的文臣,定格在沈括的身上,他的身子终于停止了抖动。

    …………………………

    韩冈小小的挪了一下脚步,让自己的视野能够囊括边角处的御史们。赞美过太后的孝心,群臣回到班列中,今日最重要的一项议题,就要开始了。御史台如果要发难,差不多是时候了。

    韩冈在御史台中没有怎么插手,他一向是认为做实事,比动嘴皮子更重要。尽管御史台地位很关键,但他夹袋中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做事的差遣上。

    一个职司的地位高下,并不是固定的。比如枢密使,一开始只是天子近臣之任,如今却能与宰相分庭抗礼。又比如侍中之名,原本是宰相之吏,之后却变成了与宰相掌握的外廷对立的内廷官职,再后来,又一转变成了宰相之职。

    监察御史一直都是天子克制臣下的工具,立国以来,这个工具一直都运作的很好,虽说渐渐的有了独立性,但在压制宰辅这个基本用途上,还是表现得十分出色。

    可变法以来,御史台掣肘太多,先帝赵顼为了推行新法,将御史台几番折腾,而新旧两党为了控制朝政,打击政敌,也不约而同的去争夺御史台的空缺。经过了这些年的打压,御史台的素质愈见下降,大半都是投机主义者。乌台在士林中培养出来的声望,也是这些年打着旋儿的往下落。无论是韩冈,还是章惇,都不介意在这一过程中,再推上一把。

    不过现在,御史台免不了还要在挣扎一下。

    不仅仅韩冈这么在等待,章惇也在期待,下面的重臣、朝臣也都在期待着,

    一场好戏,或是某些人眼里的一场猴戏。

    瞪大眼睛,迫不及待。

    一如包括一众宰辅在内的朝臣们所预料,当廷推开始,沈括的名字第一个被提出来之后,御史台首先发难了。

    “沈括才干卓异,名著朝野,提举铁路工役,尽显其才,已无需赘言。论功论才,皆不让人。臣举沈括,为两府备选。”

    王居卿的话声刚落,文德殿的角落处,立刻一声嘶声力竭的大喝:“陛下,沈括不可入选!沈括万万不可入选!”

    龚原大步向前,前方正依班列恭立的朝臣,如同被分开的海水,给他让出了一条道来。

    龚原的步子略大,又急又快,脚步声啪啪作响,转眼便走到了殿中央,

    躬身一揖到地:“陛下,臣监察御史龚原有本奏。依故事,受御史所劾,纵宰辅亦得退避,以待裁断。沈括过犯,难以尽书,如今御史多有弹章呈于陛下,岂能容其安坐于朝堂上?”

    韩冈立刻成为殿中数百道视线关注的焦点、沈括反倒没有收到多少的注意,纵有,也只是一晃而过。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弹劾,针对的到底是谁?

    韩冈没有动,只是表情上看,是胸有成竹的模样。投向韩冈的目光立刻充满了疑惑,难道他不打算自己出头,而是安排了别人出来反驳?

    王居卿、蒲宗孟,还是状元郎?

    又或是别的韩党成员?

    “那些弹章吾不是都留中了吗?怎么还来说?!”

    一声呵斥,从大殿的正北方传来,带着浓浓的不满,让群臣心惊肉跳,让龚原脸色苍白。

    是太后在说话。

    “陛下……”龚原颤声。

    一切听太后指示,这是一名忠臣应有的行为。太后既然表现对韩冈推荐沈括不满的意思,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附和太后的心意。但刚刚放走了王中正的太后怎么会替沈括抱不平?

    一时之间,鸦雀无声。原本预定要出场的御史,一个个停下了脚步,查看风色。而殿中的群臣,则是在等待着他们中间有人敢于出列抗辩。

    “陛下!”第二名御史出列,赫然是新晋御史杨畏:“沈括壬人,虽小有才学,但人品实劣,不足以为辅弼。且外又有传,韩相公将诸铁路归于一衙,并欲以精兵数万护卫铁路,统掌军政刑名,由沈括执掌。数万大军于外,又有班直禁卫于内,要害皆为宰相腹心所掌,太后,须防肘腋生变!”

    韩冈轻轻的啧了一下嘴。他的一番盘算,不过是稍稍漏了点口风,就这么快的传开了。不过也有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干脆是编造出来的。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到底是听说,还是故意编造来攻击自己,韩冈并不清楚。

    但韩冈想做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