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虚实(三)(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南的,李承之家里也在占了一块。投入不算多,投入却极为丰厚。

    不说府治迁移对地价抬升、商贸促进的作用,只要石邑成县,真定府治一迁,再开始选举,天然就占了便宜。大议会给真定府的议员名额,原本没机会,但迁址后就有机会了。

    李承之想要投桃报李,但韩冈却摇头,“置县可以,迁址就不用太急。自然而然,自然一点,不必刻意。”

    “但大议会上……”

    “其实不必担心。”韩冈道,“关西的确在外迁人口,但并不是要抢本地人的饭碗,而是自己打造新的,顺便还能给主人家带上一口饭。土客之间,还是尽量和睦为上。”

    韩冈行事越发的圆滑,看不出当年的锋锐了,但也更加老辣沉稳。

    “是承之孟浪了。”李承之稍低头,认了错,而后告辞。

    韩冈目送,转身回厅。

    李承之的提议,再一次勾起他的思绪。

    关西正在外迁人口。

    经过了几千年的开垦,关中土地算不上肥沃。而且雨水也比不上汉唐之时。

    关中如今工业大兴,有了巩州、秦州鳞次栉比的工厂,数以万计的棉田。

    在过去,城市是消费体,财税的主体来源是农业。商税虽可为补充,但商品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农村。控制城市,不过是因为城市占据了关键的中转之地,集中了大量的税金,并不是因为城市里面有什么出产。

    但现在不一样了,整个陕西地区,工矿遍地开花。由于对人力的集中需求,绝大多数工厂都开办在城市内外。

    但陕西的地理条件其实并不好,尤其是陇右,在地理上,有着极大的劣势。

    要不是其他地方还按照惯性,保持着农业为主的传统,没有投入到办厂兴业的浪潮中来,陕西不会有如今的繁荣。

    可雍秦商会的主持者,不能不为日后谋算。

    天下户口增长最快的,还是远离战火烽烟不及二十年的关西。多年战乱结束后的补偿性增长,使得未来十年的关西,至少有一百万壮年男子,不是加入工厂,就是得离开陕西去异乡谋生。

    雍秦商会对此就预先准备,按照设定好的规划发展,将陕西过剩的人口向外有序转移。

    而在这个时代,地域问题远远严重于后世。土客之争,更是屡屡溅血,乃至夺人性命。为了维护商会和移民利益,就有了集中迁移,集中办厂,将外迁的人口和财富,集中在一县之地。

    石邑镇只是一例。襄汉线上,同样有雍秦商会主导的关西聚居地。更多的,还要数沿海的州县。

    沿海的土地,多是盐碱化,不利耕种。地方划分州县,主要是按照户口来设定,平定州县等级,也是按照户口,中州多与下州,望县多与上县。所以沿海军州,无不是县少等低。

    河北沧州,北邻黄河口,东面大海,位于河北东北,面积几乎有河北的五分之一,但户口不多,若大的面积,早几年就分做了五个县,基本上集中在沧州西南部。

    棉花能耐盐碱,对水的要求也不高。沧州沿海,很多荒地都可以种植棉花,加上北面的七百里城寨防线愈加坚固,故而迁来沧州的西人甚多,辟田办厂,如今朝廷已经在沧州新设了海兴一县,其中户口,大半来自陕西。

    沧州南面同样靠海的滨州,只有两县。再南面,已经是京东东路的青州,四县皆远离海岸。大片大片的近海盐碱地被空置。因而都有许多山西人移居来此,并准备谋求新设一县。

    在军州与大议会议员名额紧密相连的如今,新设一州并不容易,但新设一县,却还是挺方便。

    天下户口籍簿,都是在闰年重新登记造册。确定了人口规模,有了足够的赋税,新的聚居点就升格的可能。

    到明年,可就要多出三个县了。

    至于州府,有自然学会在,其实不需要那么急。

    一边是雍秦商会,一边是自然学会,两边相辅相成,不必急功近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