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 暗潮(五)(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通到后。

    刀疤青年和胡三被安排在中间的一节上,胡三在下铺,刀疤青年则选了中铺。

    虽然紧密的两层铺位,军官们躺上去后,最多也只能坐起来,不过比起运送他们北上的车厢,上百人挤在一节什么都没有的空车厢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啻是天壤之别。

    韩钟一节节的车厢走过来,在每一节车厢里,都与上车的军官好好的聊了一番。他们的功劳,他们的出身,韩钟事前都有所了解。

    聊起来时,听到韩钟将自己的功劳一一列举,军官们纵有性子骄傲的,也不期然的为宰相家公子对自己的尊重而欣喜。

    在河北军顶层,对韩钟争功的行为很不待见,但在军中下层,大部分军官都听说过宰相家的公子在大战前请缨上阵,临战时都不肯进城躲避,还带着手底下的几百人马,与辽国游骑连番交战,甚至还硬拼过神火军,始终保证了京保铁路的畅通的事迹。

    是真正上阵厮杀,而不是战后抢人功劳。这样的衙内,天然的就让军汉们有了亲近感。现在又表现得平易近人,军中人人都感受过世间对军汉的歧视,但在韩钟的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这当然让韩钟很快就博得了这七十多功勋军官的好感。

    “杨兄只带着百余人,就突袭了神火军第三军的主营,夺了大旗,挑翻了中军帐,把耶律阿苏吓得狼狈而逃,功劳不说,这胆略当真是难有所比,可谓是一身是胆。”

    坐在人群中,韩钟将刀疤青年倍加赞许。这一节车厢里的其他军官围作一圈,对韩钟的赞许,都连连点头,没有任何不服气。论起功劳,车中的几十人,他的确是排在第一。

    韩钟也很看好他。七十多军官之中,也就是这一位的功劳最为煊赫,日后的成就,很可能就是其中最高的。

    刀疤青年黯然自责:“可惜一起冲营的一百零三位兄弟,就只剩下八个回来了。我杨弘方如今被说是立了大功,可都是靠了这些兄弟才立下的。”

    韩钟立刻道,“若非杨兄和帐下儿郎奋命,神火第三军也不会连退百里。要是跟他们面对面的硬打上一仗,军中袍泽又不知有多少会丢掉性命,几百,甚至上千都不是不可能。”

    “韩管勾说得没错啊,不是哥哥你出马,真的要有许多兄弟枉死了。”胡三叫了起来。

    杨弘方——也就是刀疤青年——苦涩的笑了一笑,却不想再提这个话题了。他反问韩钟,“韩官人也是要回京吗?”

    韩钟摇头,“是去大名缴令,正好顺路。”

    胡三大咧咧的问,“韩官人你也立了不小的功劳,怎么就不能上京?”

    ‘还会说人话吗?’一群人大惊失色的瞪着他,只除了韩钟。

    “功劳的确是有那么一点,”韩钟很谦虚,又笑着,“但你们是去武学上学,我哪里还用再读书?”

    “上学?读书?”轮到胡三脸色大变,“不会吧。”

    “当然。你不知道?”韩钟反问,他还以为这个消息已经所有人都知道了。

    胡三如同雷劈一般,“俺还以为要去宣德门夸功耀武的。”

    “能抓到辽国皇帝倒有可能,不过那时候肯定不会去宣德门了。”韩钟笑道,“都堂门口挺宽敞的地,不觉得更合适吗?”

    这一瞬间,军官们脸色都变了一下,杨弘方紧张的瞪着胡三,唯恐他又说起浑话了。但这高大汉子正抓着自己的头发,嘟囔着,“原来是读书,原来是读书。”

    杨弘方放下了一半的心,踢了他一脚做提醒,问韩钟,“学习过后呢!还会回来吗?”

    “肯定不会了。”

    “应该是要升官的。”

    “说不定会调出河北。”

    几个军官抢在韩钟前面七嘴八舌。

    韩钟摇头,“这可说不准,得问三班院。你们上学还要一段时间,官缺不会等着人,能得什么官职,得到时候看了。”

    军官们点头受教,韩钟的说法也符合他们的认识。而且欣喜的居多,能受三班院管,已经是有告身有印信的官人了。现在他们最高也只是个都头,虽然领着几十号上百号人马,但终究还是个小校。

    “嗐!”胡三不扯头发了,大声的叹起气来,“俺还以为是好事。”

    “尽说浑话,这不是好事什么是好事?”另一个军官叫道,“之后就能升官啊。”

    “这可说不准,”胡三摇头说,“要是让俺去南方做指使,俺宁肯在河北做个都头。”

    “你放心,”韩铉道,“都堂安排你们上学,不是为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