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一章 喝过剑仙的酒好吹牛(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平安笑了笑,并没有后悔,又说了一句很有老气横秋嫌疑的话,“没有关系,该是我的,跑不掉,不该是我的,抓不来。”

    宋雨烧其实一直在仔细打量少年神色变化,观其神色从容,眼神清澈,老人暗暗点头。

    眼前少年与自己孙子宋凤山信奉的剑道,天差地别。虽然暂时不好说谁对谁错,谁能走得更快更远,但是宋雨烧个人觉得,背剑游历却剑术蹩脚的外乡少年,要更对自己的胃口。在教育子孙这件事上,书香门第确实比江湖门派更有能耐,对此宋雨烧心悦诚服,早年潜心剑道,对于家族门风的栽培塑造,灯下黑了,或者说也是无从下手,最多不过是打骂二字而已,如今回头再看,老人唯有愧疚遗憾了。

    老人其实不觉得自己比横刀山庄的王毅然,好到哪里去。

    礼出世族,法出宗门。

    礼仪规矩,真正的世族子弟自幼耳濡目染。神仙术法,山上仙家自古传承有序。

    宋雨烧对此深有感触,他曾经远游南涧国,与那边的名士有过交往,哪怕性格各异,可确实各有风采,哪怕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一样让人自惭形秽。

    在瀑布和剑水山庄之间的路旁,有一座翘檐可爱的精美行亭,悬挂匾额“山水”,楹联是“石白嶙嶙,水清潺潺”,简单且别致。

    宋雨烧显然对这座行亭情有独钟,拉上陈平安坐在亭内长椅上,相对而坐,老人横剑在膝,少年背剑在后,一个被江湖誉为剑术入圣,一个如今连出剑都没信心。

    视野开阔,远山如黛。

    山风清爽,让人心旷神怡。

    宋雨烧在此静坐,也不故意跟少年客套寒暄,只是想着心事。

    孙子宋凤山对于江湖事,谈不上野心勃勃,更多还是那个孙媳妇在推波助澜,一天到晚吹枕头风,使得孙子自认为不过是顺手为之的小事,便要当那武林盟主,而且要黑白通吃,甚至把手伸到庙堂上去,否则以宋凤山的秉性,当初哪里会理睬那位梳水国长公主,不一剑劈了她就算心慈手软了。

    梳水国四煞这个说法,是近十年才有,在江湖上流传不广,一般只有到了王毅然这个位置的江湖宗师,才有所耳闻。为首之人,是此次与那位魔头“嬷嬷”一起登门的魁梧男子,有一件仙家法宝的银戟,在梳水国创建了一座魔教门派,排第二的,是古寺内的妖魔女子,之后就是水榭里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小重山韩氏子弟,出身名门,却修行魔道术法,笼络控制了许多身居高位的梳水国封疆大吏。

    四煞垫底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宋雨烧的孙媳妇。

    在宋雨烧一次出门远行期间,她“无意间”认识了宋凤山,两人便背着宋雨烧结为夫妇,昭告天下,等到宋雨烧回到山庄,木已成舟,最无奈的是鬼迷心窍的宋凤山,坦言知晓妻子的魔头身份,那一次,宋雨烧出剑了,一剑砍断了嫡长孙的原先佩剑,又一剑洞穿了女子的腹部,宋凤山失心疯一般要跟自己爷爷拼命,宋雨烧怒急之下,一剑就要挑断这个不肖子孙的手筋,彻底断去他的剑道前程,省得以后遗祸世人,不料女子就那么挡在宋凤山身前,任由老人一剑贯穿心脏,虽然没有当场毙命,却也真真正正断了长生桥,从此沦为一个连春寒都受不住的病罐子。

    这些个狗屁倒灶的家门破事,宋雨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管用,最后都出了数剑,却还是没能说清楚道理,成了一笔没头没尾的糊涂账。

    宋雨烧喟然长叹。

    山水亭山水亭,山嶙嶙水潺潺,倒是风景秀美,可世事如风波,不遂人心愿啊。

    陈平安突然问道:“宋老前辈,我接下来能够在瀑布那边练拳吗?”

    宋雨烧二话不说,随口答应道:“有何不可,我这就放话出去,从山水亭到瀑布那边,已是剑水山庄的禁地,越界者死。”

    陈平安挠挠头,有点过意不去,“我晚上趁着没人赏景的时候,再去练拳就行了,白天不用封禁道路,不然也太不近人情了。”

    宋雨烧摇头大笑道:“小娃儿,你也太不爽利了,老夫在自家地盘划出一块没狗屎的地儿,还需要跟外人讲道理?”

    陈平安只好说道:“如果山庄需要我出手帮忙,老前辈只管吩咐一声。”

    老人拍了怕膝上铁剑,没好气道:“老夫的剑,跟你背着的两把,不一样。”

    陈平安神色尴尬,摘下养剑葫芦,只是喝酒,没说话。

    老人忍住笑意,收剑起身道:“只管练拳,想在庄子待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了,你这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