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章 阅兵 (看台上)(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后都故作什么都没发生般自然的移开。

    大岛浩的思路很清楚,除非脑子进水想要侮辱东道主,否则没人会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引发冲突。他再一次庆幸身边坐着的是个技术型军官,而不是陆军省或者参谋本部那群血气上脑的马鹿。

    大岛浩是炮兵出身,但他的从军生涯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担任武官,一路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升为了陆军少将,相比之下他那些个陆大同期同学,大都还挂着大中佐军衔在中国战场上玩命,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

    日本陆军派驻海外武官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如果双方之间有军事贸易的话,陆军省通常就会选派一名兵备科干过的技术军官前往就任,除了刺探对方的军工技术之外,同时还可以在采购武器时做出比较专业的评估,不会像当年我大清的官员一样,花了大价钱却买回去一堆淘汰的产品。

    小松大佐在日本陆军兵工厂和陆军省军务科都干过,对日本陆军的装备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知道日本陆军的长处和短板,知道日本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他还肩负着东京的艰巨使命,日本想从德国获得技术上的支持,如果能够买到一批最新研制的装备就更好了,比如德国在重庆上空使用的那型战斗机,陆海军双方都对此非常感兴趣。

    但小松更感兴趣的是战车,也即是德军装备的坦克。这里顺便提一句,当时中国对坦克的称呼相当混乱,有学着日本称其为战车的,也有赶时髦直接用英语的,还有各地媒体报章音译为汤克、唐克与坦克者,如果不看内容真不知道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国内的复杂局面由此处就可见一斑。

    日本陆军真要从德国进口坦克,这显然有些不太现实。日本国内经济正在迅速衰退,如果不是政府全力管控,在四零年中旬日本的金融就已经崩溃了。

    因为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当然没就有得到意大利与德国在财政与经贸上的支持,原本抢占北部法属印度支那的企图也破产了,日本目前的经济形势比历史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