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午宴(南斯拉夫杂烩)(第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就算是嗑嗨了都不会想到,就在第二年、同样也是九月十八日,奉系将会迎来命运中最大的转折点。就在那一天,一群“昭和参谋”把陆军马鹿下克上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没有得到日本天皇、内阁甚至军部认可的情况下,阴谋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当时如果不是张汉卿在政治上过于幼稚,军事指挥上又过于无能的话,这场由一小撮日本军官发动的军事冒险,根本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话题有些扯远了,现在再回到南斯拉夫陆军的整编问题上。

    德国顾问递交给统帅部的报告非常详细,光各类图表就有厚厚的一叠,为了节省元首宝贵的时间,所徐峻看到的是经过整理之后的精简版。

    南斯拉夫在德国东线战略里所扮演的角色,老实讲很难说出准确的定位,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境内多峻岭山地,不适合大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的展开与机动,但却非常适合小股部队进行游击作战,只要不断绝外界的物资支援,这里的山区很容易就能变成埋葬入侵者的泥潭,甚至变成阿富汗那样的血肉磨盘,让任何入侵者都闻之色变。

    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维持一条顺畅的补给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援,同时防御方必须掌握一定的地面优势,同时还需要夺取战区的制空权。

    南斯拉夫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实在让人有些担心,不能说塞尔维亚人不够勇敢,他们真要莽起来曾经连希特勒都表示赞叹,问题是他们手里的装备和指挥阶层实在太烂了。

    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导致了军队力量的失衡,塞族军官一度占了军官数量的九成九,开战前总共一百六十五名将级军官,其中只有四名是克罗地亚人。

    克罗地亚族在王国军队里只能担任底层士兵和基层军官,这显然是埋下了日后战败的祸根。历史上德军入侵之后,大批克罗地亚士兵临阵倒戈,不愿意为了塞尔维亚军官作战,原本组织度就不够的防线一触即溃,加上军队高级指挥层战术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