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中国城(中)(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运动虽然成功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虽然政治家们因为废奴立场,在政治与名利方面获益丰厚,但是对于殖民资本家来说,这根本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彻彻底底是一场灾难。

    因为无论是美洲本土还是中南美洲,亦或是遥远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必须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用来填补黑奴释放后产生的缺口。

    黑人成为雇佣工人之后,严重降低了蓄奴资本原本获得的净利润。曾经的奴隶主们必须尽快找到黑奴的替代品,在他们的玉米地、甘蔗园、烟草田、咖啡园、棉花田里劳作,同时担负起筑路、开矿行业里不需要太多技术的重体力工作。

    英国殖民者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候补,那就是几乎拥有无穷人力资源的“我大清”。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在那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国力一直在不断的下滑。十全老人成功败光了祖宗们留下的积蓄,即便是留下个和中堂让儿子宰杀,但国家的元气已伤,颓势已现,以嘉庆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

    更重要的是民心也随着国力的衰败开始乱了,就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大地上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水、旱、蝗、瘟几乎年年登场,为了活命饥民们只能离乡背井,往他们认为能够吃得上饭的地区流浪。

    与此同时,中国的总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从乾隆六十年到咸丰元年短短五十年时间里,全国人口从三亿一千万增长到了四亿三千万,人口增长再遇到因为灾害造成的粮食歉收,结果必然是各种物价飞速上涨。

    同时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而国家却反而以白银作为农业税收货币,为了把铜钱兑换成白银,农民一年的收获大部分落入了地主和粮商手中,大量自耕农因此失去土地成为佃农,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兼并情况愈演愈烈,甚至陷入了恶性循环。

    而经济衰落必定会引发政治动荡,从乾隆末年川楚地区发生的那场持续八年的白莲教叛乱开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