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看来上级早就已经为入侵做好了全面的安排。这场战争明显是有预谋的,而不是普通人以为的一次报复行动,不过既然这些是聪明人,当然不会愚蠢的与其他人分享这个有些危险的发现。
而这对于那些正为没能在欧洲战争中立功而沮丧的普通士兵来说,这简直是上帝赐予他们的第二次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意大利人头上,弥补之前所有的遗憾。
足足两个营的士兵在二十号傍晚,悄悄进入了早就预设好的出发阵地,这显然更证实了一些聪明人的猜测,不过这时候箭已经挂在弦上,没时间再去胡思乱想了。
就在当天下午,他们意外的得到了一支援军,两个拥有三十六门加农炮的炮兵营,由火车运送到了这个小镇。这些炮兵装备的是法国施耐德一九一七型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射程达到一万一千米,虽然是一战后期产品,但是性能却并不落伍。
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缴获了大约两百门这种型号的重炮,除了归还法国陆军一部分之外,还吸收了一些作为本身火力的补充,因为德国步兵部队的附属重炮一直都是陆军的短板所在。
这些三吨重的火炮比较适合随着铁路机动,在目前的作战烈度下,暂时还找不到能够克制它的对手。陆军情报部门早就拿到了精确的意大利军用地图,上面标示了所有重要部门的位置以及各处半永备式阵地的坐标。德国炮兵完全可以按照地图标定射击诸元,利用精确的炮火为突击部队凿开对方的防线。
但是司令部似乎觉得这些准备还不足够,他们要的是完整的拿下这座城镇,所以他们决定在这里使用伞兵。
其实在对意大利作战中动用空降兵是计划制定之初就已经确定好了的,其中最大的鼓吹者是凯特尔,德军在英伦作战中尝到了敌后空降的甜头,空降兵在战役中的表现给这位参谋长留下的印象很深。
说起来在德国空降兵发展的初期,意大利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德国伞兵之前使用的那种“用脸着地”的rz系列伞具,就是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