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准备 (中)(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线,毫无疑问会冻成煞笔。

    德军的大衣非常威武帅气,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堪称经典设计,但是这种式样是从燧发枪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那时候大家排着队慷慨送死,只有胆怯的懦夫才会趴在泥地里。

    这个问题其实所有欧洲陆军都存在,每个欧洲国家的陆军都装备了一款式样漂亮的军大衣,似乎大家都把大衣视为一种陆军传统,根本不考虑这玩意儿是不是还适宜日新月异的战争模式。

    于是德国士兵就穿着这种累赘的服装,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蹒跚前进,被雪水浸透之后的大衣,会变得比手上的步枪还要沉重,然后再被寒冷的气温冻成一个硬壳,以至于你可以轻松的把它竖立在雪地里,再扣上一顶钢盔,用来吸引苏军狙击手的注意。

    除了35式大衣之外,德军此刻没有更强的御寒装备,倒是有一种兔皮夹克,不过因为采购数量有限,只供给部分山地部队使用。和平原地区的常规步兵相比,山地部队的防寒装备确实要好一点,他们有专用的山地短风衣,里面通产会带上羊皮衬里,他们还会自行采购一些保暖衣物,只要肯花钱,材质根本不是问题,这些家伙为了采几朵雪绒花也算是拼尽全力了。

    说到底德国人还是太穷,军费永远都不够用,德军装备看上去似乎很先进,但是和第二帝国甚至是普鲁士时代相比,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等到战争中期德国原材料逐渐开始匮乏,于是前线士兵手上拿到的都是一大堆替代材料制成的劣等货色。特别是食品和衣物,这些应该特别重视的后勤物资,直接关系到前线的作战和士气,纳粹高层却像是被梦魇住了一样,始终对此不加以重视。

    很多御寒服装要等到四三年甚至四四年才开始装备部队,东线德军早就损失惨重,苏军开始进入了大反攻,那时候即便给前线士兵一人一套龙鳞甲,怕是也挡不住对面的装甲洪流。

    最后就要说到脚上了,德国士兵和美国大兵一样,都有一双恶名昭彰的混纺短袜,德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