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准备(续)(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并没有及时发到一线士兵的手中。

    这主要是德军后勤调度部门的责任,战争中期面对苏军的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能力开始变得严重不足,调度们被迫在向前方输送弹药还是食品补给之间做出选择,而司令部的军官们往往会选择前一种。

    于是当苏军发起反攻时,在德军后勤仓库里缴获食品物资几乎堆积如山,其中不乏从欧洲搜刮到的高级食材,于是这些缴获全都成了苏方发起心理战的武器,他们宣称德国后勤军官勾结高级将领,故意积压下这些食品,拿去在黑市上做生意,结果有不少德国士兵还真相信了,对军官命令的抵触情绪开始蔓延。

    现在再来看,徐峻为他的士兵们准备了些什么好东西。军用罐头是少不了的,德军原本的肉酱罐头其实还不错,稍微调整一下材料和口味就可以了,用不着特意去开发什么斯帕姆。

    主要问题还是在如何加热上面,在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罐头都会冻得像石头。历史上士兵们会使用“埃斯贝特”也就是著名的“口袋炉”来加热罐头,这是一种迷你折叠炉具,“埃斯贝特”是生产商的品牌,这种炉子只有普通人手掌大小,展开后需要配合随炉携带的固体酒精块使用,就像现代饭店里的干锅下面点的那一种,因为燃烧时不会发出烟雾,所以很适合在战地使用。

    只不过这种炉火的火头还是小了点,而且不怎么防风,于是德军还装备了一种小型气化炉,大小和德军的防毒面具罐差不多,可以使用德军配发的所有燃料,这本来是仿制于瑞典的民用炉具,经过改装后成为了军用级别的加热器,它可以一次加热一个班的热食,因为重量和体积比较大,所以也就只配发到班这一级,不像上面的口袋炉,可以做到人手一只。

    前文里已经提过了,徐峻给部队装备了化学加热袋,用来加热野战食品,不过在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的室外环境下,加热袋产生的这点热量显然是不够用的,必须使用明火加热才行。

    于是徐峻搞出了罐装固体酒精,以及配套的折叠炉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