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化雪橇,采用一台大功率摩托发动机作为动力,德军有不少大马力的摩托发动机,比如宝马和聪达普,充沛的动力将带动起一条软质履带,材质用的是复合皮革加上轻金属,强度不比橡胶履带弱。
前部采用了双滑橇设计,由一个摩托车把操控滑橇的方向,基本和后世没多大差异。宝马公司已经拿出了十辆样车,此时正在挪威雪原上进行实地试车,在雪地上跑出了时速九十五公里的惊人速度,据那位疯狂的驾驶员评述,要不是最后一段担心车辆失控,他其实可以飙得更快一些。
聪达普那边的研发进程有些滞后,他们研制的是重型版本,可以作为雪地牵引车甚至火力平台使用。
德军目前采用的班排进攻战术,很重视低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大作战框架下面,对班组的战术自由度一直都放的很宽。德军允许在作战开始之后,没有得到确切命令的情况下,班组长如果敏锐的发觉战机,可以主动的向敌军发起进攻。
当然在现实战场上,德军很少会由一个步兵班单独发起突击,除非是一次试探性的火力侦查行动,通常德军会召集起几个相邻班组,相互间配合着发起行动,往往会使用正面诱敌加上迂回包抄战术,攻击重要目标并占领敌军阵地。
听上去是不是与日军步兵班组所采用战术非常相似,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步兵战术,其实就是从德国人那里学过去的,当然日本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以适应本国陆军的实际情况。
只是日军在经了昭和初期数次兵变之后,对基层军官的培养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开始特别强调下级军官的服从性,结果培养出了一批思维僵化的基层军官,只会教条的遵照军事教材和上级的命令行事,渐渐失去了原本推崇的战术灵活性,日军的战斗力也随之急转直下。
再回到德军这边,德国班组的武器配置,与欧洲其他陆军相比,其实并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无论是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陆军部队,步兵班组间的火力的差异并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