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 网络(上)(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它当做儿科药物,治疗儿童的哮喘病。

    直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人们逐渐发现了这种毒品的危害,因为现代制药企业的工业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导致这种原本只有富有阶层才购买得起的毒品,逐渐开始向中低层平民中蔓延,加上一战后社会流行的颓废风气,从战争中幸存下的人们,开始追求一种醉生闷死的生活,于是这种有强烈兴奋作用的化学制品,被人们作为娱乐助兴的药物而遭到滥用。

    美国最先开始禁止这种“药品”在市场上销售,当时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古柯碱制造国,这种毒品在美国国内已经泛滥成灾,迫使美国联邦政府把古柯碱划入了毒品范畴,开始在全国严厉打击古柯碱贸易。随后轮到欧洲各国,瑞士和法国先后开始查禁可卡因,英国虽然紧随其后,却依旧把这种毒品列在大英帝国的药典里。

    至于德国德国的默尔制药公司,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可卡因制造商,每年提炼加工的可卡因数量高达三十五吨,并且通过德国的商业络,向全世界销售这种“药品”。直到欧美开始全面禁止可卡因贸易,默尔公司不得不削减可卡因的产量,这才把世界第一的名头拱手相让。

    那么让给谁了呢?是前面提到的日本三共制药。欧洲的纬度和气温不适合古柯类植物生长,欧洲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于远东地区,主要产地是英属印度和荷属印度支那。

    印度从十八世纪起在英国人的指导下种植古柯,收获的优质古柯叶全部供应给英国本土,荷属印度支那的古柯种植业非常繁荣,每年生产的古柯叶高达一千五百多吨,原本是提供给欧洲各大药厂的,但当这种毒品被查禁,当地的古柯叶失去了销售市场,于是当地的种植园主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日本的制毒技术源自于欧洲,但它们生产毒品,已经占领了整个亚洲市场。主要的销售方向是中国,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日本在中国进行毒品贸易获得的利润,早超过了其他商品的总和。日本不光在中国售卖鸦片,他们还贩卖可卡因和海洛因,这些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