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七章 骡子(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是说骡子?”德国元首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眯起了眼睛。

    “是的,骡子。”担心对方误解,费伊爵士还在脑袋边竖起两根手指。

    “我知道骡子,费伊爵士,我们利用它来牵引火炮与车辆。”徐峻表示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

    目前的德国国防军里,至少八成的陆军部队依旧还保留了骡马编制。就像本书前文里提到过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除了车辆的采购数量跟不上扩军速度之外,主要还有后勤方面的问题,德国获得的燃料极为有限,大规模摩托化必定会加重这方面的负担。如今德军的燃料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各部队都开始加大摩托化的比例,不过全面换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骡马车辆主要是配备给连排级步兵单位,作为基层部队的后勤运输工具,除了士兵随身携带的口粮和弹药,一个连队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给养物资,都是装载在这些制式后勤马车上。

    德军书面编制中,每个步兵连会配属三到四辆双驾后勤马车,以及一辆骡马牵引的小型机动炊事车,也就是连级野战厨房。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国防军的军用马车是制式装备,设计可以上溯至一战之前,虽然看上去式样老旧,但是却相当的皮实耐用。

    早期德军一个常规步兵师里会配备三千五百至五千匹骡马,几乎每四名士兵就能分到一匹,这个比例可以说相当的惊人。

    当然实际中马匹的分配不可能那样算,因为除了牵引辎重马车之外,德军的炮兵单位要占用其中八成以上的马匹,一门沉重的师级火炮,往往需要六至十二匹强壮的驽马才拖曳得动。

    战前德军中配备的大都是高大强壮的驽马或者战马,军队里骡子的数量却不是很多,因为德军对马匹的培育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军们对军马情有独钟,而骡子只能作为部分后勤马匹的后备补充。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国农村不怎么养驴子,骡子的产量当然也有些不足。

    欧洲战争中德军马匹的损耗很大,甚至发生过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