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六十九章 保加利亚和火车头(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六十四辆,四十年代末期整个欧洲和苏联的铁路上到处都是这个系列的火车头,民主德国更是一直用到了七十年代末,它的改进版本甚至被罗马尼亚卖到了中国。

    徐峻对德国铁路系统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是这个系统太大也太精密,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进行改进。德国的铁路运输系统相当发达,但是历史上德国国内的铁路运力却一直很短缺,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之中。

    而东线的铁路轨距问题,更是严重限制了德国在苏联境内的铁路运力,这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德军的战役行动,前线时常陷入物资短缺的困境,而大量急需的零件和补给品却被积压在各个铁路枢纽的兵站里。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否则历史未尝不会再次重演。

    德国需要尽快生产历史上已经证明其价值的rb52型战争机车,这是rb50型机车的战时简化版本。rb52简化了车辆结构,采用了大量廉价材料,降低的工艺难度,除了减少了大量宝贵的工时之外,还使得普通技术工人就能参与加工。这种机车最重要也最特殊的一个优点就是,它能够承受住东线恐怖的低温,能够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温度下正常运行,以至于战争结束之后,大批德军的rb52机车被苏联和东欧国家所留用。

    除了机车之外,德军还需要一款通用货运底盘,可以快速更换承重轮轴,以适应苏联使用的独特轨距(苏联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而欧洲的通用轨距是1435毫米。),这种做法在未来的国际列车上很常见,在专用机械的帮助下,前后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样当德军反攻入苏联领土之后,可以直接利用苏联的铁路网络,而不用铺设新的轨道,可以节省下不少资源。

    苏军也可能会在失利之后破坏铁路系统,就像历史上他们常常干的那样,那么德国就只能重新铺设铁轨。如此一来,德国就需要再准备一整套现代化的铁路机械,可以在前线快速铺设铁路,同时维修战斗中损坏的线路。德国还可以在建筑材料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