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防军的短板,对这一点徐峻已经相当的了解,不能都把责任推到德国情报员的能力上面,当然他们中间有些人确实也蠢到了一定的境界,但是考虑到他们现实中的对手,无论是fbi还是mi6,gru还是kgb,这些机构随便哪一个都比德国保安总局要更加专业。
英国军情局就不用提了,手端德国小手枪,神勇无敌占士邦,别以为电影里全是编的,事实其实比电影还要夸张。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很少有撑过三个星期的,除了基础训练上有问题,最主要的是英国有一堆不成文的风俗习惯,不在当地住上个十年八年,你压根就不可能了解,结果德国间谍往往在这些被英国人视为常识的问题上漏洞百出,平白给对方增添了一堆笑料。
苏联那边的问题其实也一样,苏维埃建立二十多年,国家内部很多风俗习惯和沙俄时代完全不同了。光是一个相互之间的称呼方式,就分成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相互平级之间有资历差异的,没有资历差异的,本部门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等等,这套在外人眼里根本分辨不出差异的规则,而在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却分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所以要是换成一个对此一知半解的德国间谍,或许两三句问候就可能会露出马脚来。
而苏联国内清洗再次扩大之后,整个社会上下都瞪大了眼睛,似乎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时刻准备发现身边隐藏的叛徒和外国间谍。在这种环境下,以往训练的那种德国情报员根本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
如今德国官方派遣到苏联的情报官员,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缘故,身份根本就是半公开的。相对来说苏联间谍的生存条件要好得多,他们往往持有第三国的公民身份,让德国保安总局短时间内很难加以甄别。
帝国情报局也就是“奥丁之眼”针对苏联这种特殊环境,拿出的应对方案实在不多,首先是尽可能雇佣俄罗斯裔的间谍,最好还在俄国境内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那种。
要说流亡的白俄应该是最佳选择,但事实上白俄族群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