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并不弱,只是技术长久没能进步,而在福建对岸的台湾则是一块地广人稀的处女地,增加的土地也为流民的安置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进行了纾解。
而由于海禁打开,对外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在弘治五年(1492年)刚被发现的新大6,也多了明朝人的身影。新大6的发现对于明朝是一个极强的间接冲击,番薯、玉米的种植带来的是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而大量新大6白银的流入,使得明朝的金融系统更加的脆弱不堪。
在这一方面,已经是连经历过清朝的阿娇都已经无法帮上忙了,只能依靠更加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推算了。
古代的社会是非常现实的,如果粮食产量提升了,和平的日子久了,就会人口膨胀,而人口膨胀只有依靠战争和饥荒的方式重新削减下去达到重新的平衡。能跳出这一死循环的方法,就需要人们降低生育率——但这显然与农业社会和传统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而随着朱佑樘解决问题的不断深入,他也发现了,在治国的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用的。尤其是本来不算重点的工部,由于建造火器、建造轮船出海、设计适合新型农作物的器具等等,早已经是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了。而在这个情况下,培养新型的人才就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邱濬在朝堂上说道,“工匠之才,经算之才,均应当是今后考核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暴元之前,南宋的海上贸易实现了大量的税收,也有不少农民转而从事各类工匠行业,使得新式器具不断涌现。臣建议应当适当鼓励工商行当。”
也有不同意的老顽固,主要拿着□□朱元璋的祖训说事。由于朱元璋是极端重农抑商的思想,因此邱濬的说法都可谓是大逆不道了,立刻招来了一顿口诛笔伐。
朱佑樘心中也拿不定主意,自从他和阿娇商量过几次事情之后,就会经常和阿娇讨论起朝堂上的事情,因为他发现阿娇经常有一些新奇的见识,也算是一种兼听则明。阿娇则回道,“□□之时,天灾较多,如果当时不重农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