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恃运而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73(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匡义则主要是处理杂事,现在姜宓也可以说是他的属下,所以赵匡义这一开口,准备开口的赵匡胤便不开口了。

    姜宓听话地走了过去。老老实实在赵匡义身后坐下。

    几乎是姜宓坐下不久,几个风尘仆仆的骑士便策马而来,他们一到赵氏兄弟旁边,便翻身下马。禀报起来,“前面五十里便出了常山县,正式进入吴县。据我等探知,吴县地形如下……”几个汉子记忆都不错,你一句我一句的向赵氏兄弟禀报起他们看到的吴县情况。

    说着说着。又是五个骑士过来,这五个骑士也是探路的先锋,见到赵氏兄弟,他们从东侧官道介绍起吴县的情况来。

    再接着,又有骑士过来。这些骑士禀报的,则是离此八十里到一百里处的吴县情况。

    一连四波骑士,在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禀报一遍,便一个个向后退去。

    赵匡胤转向众人,问道:“吴县的情况各位也听到了,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邵姓文士第一个说道:“当务之急。是找一些吴县人问清楚吴县的各种险要关口以及盗匪情况!”

    赵匡胤点头。

    赵匡义也道:“既然吴县人看到我们派出的骑士有如避蛇蝎的现象,说明那地方常遭战乱,通令下去,所有人等进入吴县后,必须秋毫无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赵家军与天下的兵马都不相同!”

    赵匡胤再点头。

    这时,赵匡胤看向姜宓,温声说道:“徐二,你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姜宓一直在低头寻思着什么,听到赵匡胤这话。她连忙抬起头来。

    认真地看向赵匡胤,姜宓脆声说道:“我觉得,吴县会不会已有干旱?”

    干旱?

    这个话题是在场的众人想都没有想到的,一时之间。便是正在说着话的那些人也转过头来看向姜宓。

    对上这些人的目光,姜宓咽了咽口水,她迎上赵匡胤鼓励的目光,认真解释道:“刚才他们二十人的禀报中,曾仔细提及了吴县境内的诸多山峰,可自始至终。无一人提到河溪。我想问一下,他们是不是一直没有看到过明显的河流?”

    赵匡胤连忙挥手招来那二十个骑士。

    这一特意询问,那些骑士才赫然醒悟,他们围着吴县官道跑了那么远,还当真没有看到半条像样的河流!

    他们探查时,因为吴县百姓远远看到他们的身影便四散而逃,好不容易强行掳了两个也是问一句便答一句,这干旱不干旱的他们还真不知道!

    得到骑士们的肯定后,姜宓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又道:“自我们上路到如今,不曾下过一滴雨。前面诸县靠近长江,境内有长江支流经过,便是不下雨也不会缺水。可吴县已经离长江不近了。”

    经姜宓这一提醒,众汉子猛然记起,确实,自他们从杭州上路到如今也有一个月,老天还真不曾下过一滴雨!

    万多人的队伍,如果缺水还真是个大问题。眉头皱了一下后,赵匡胤马上下令道:“通知下去,全力备水!”

    “是!”

    “行了,都散了吧。”

    赵匡胤这话一出,众人站起四散离去。

    邵姓文士没有走,他望着姜宓的背影,向着赵匡胤说道:“为将者当知道天气变化,风雨晴雪,在下惭愧,一个多月没有下雨竟然没有注意!”转眼,他又对着赵匡胤说道:“将军,那些不涉及紧要的文书以后都可以让这徐二看看,我们看看他还有没有别的本事?”

    赵匡胤点头。

    这时,邵姓文士喃喃自语道:“如果吴县当真干旱,这徐二的价值就还在我等估计之上。以后将军当更加看重三分才是!”

    队伍于第三天正式进入吴县。

    果如调查的那样,那些吴县百姓远远地看到这支车队,便一个个逃得老远。赵匡义几次派人想抓几个吴县百姓来问话,可派出的人回来禀报说,远远看到他们过去,那些村民都是全村集合起来对抗,一个个如临大敌非常顽固,他们谨记赵匡义所说的不可扰民的命令,只能退了回来。

    在吴县境内行到第三天,众人发现,事情被姜宓说中了:吴县缺水!

    起先,在刚入吴县时,附近还能找到一些不起眼的小溪水,可是越到后来,那些河溪越是不可见。到了第三天,大军饮用的水都成了问题。

    唯一庆幸的是,因姜宓提醒得及时,队伍中给马匹准备的水还是充足的。只要马不被渴着,那队伍的行进速度就能提上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