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9o7章退兵部署(下)

    战争如下棋,提劫打挂,征子拆挡,双方在方寸之间各尽心智,目的只是为了胜利,若不动声色间屠了对手一条大龙,大势便已定鼎,胜负立见分晓。

    李世民就是被对手不动声色间屠了大龙的人,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他输了。“输”的定义不是死伤了多少人,而是完全没达成出征前的期望,对李世民来说,东征是巩固李唐王朝统治的一战,是收服天下门阀和士子人心的重要一战,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

    可是谁知对手太厉害,一支算准了不可能冒出来的奇军,杀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焚毁粮草无数,直接斩断了唐军的命脉,当无数车粮食冒着浓烟慢慢焚烧殆尽之时,东征一战便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君王意气已尽。

    李世民躺在床榻上,神情和目光已没有了当初的神采飞扬,变得空洞无神,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似的,全部泄掉了。

    半生的理想灰飞烟灭后,大抵便是如此了吧。

    眼睛半阖着,李世民的神情透着一股没有生机的黯淡。

    “弹丸之国,集前隋和大唐两朝,数次东征,总计上百万中原将士,却仍没将它征服,它……到底厉害在哪里?”李世民喃喃叹道。

    李绩半跪在李世民面前,沉声道:“陛下需要静养,忧虑不可过甚,弹丸之国终究是弹丸之国,总有一日,我们会再来的,那时便是真正的灭国之战了,老臣不才,但有一口气在,也要追随陛下踏平高句丽!”

    帐内诸将齐声道:“愿随陛下踏平高句丽!”

    李世民苦涩一笑:“来不了了,这方异国之地,朕此生怕是再也没机会踏上了……你们都老了,朕也老了,再过几年,朕已拿不起刀剑,跨不上战马,谈何踏平高句丽?”

    双手紧紧攥成拳,李世民闭上眼,忽然咬了咬牙,道:“此生未平高句丽,实为朕生平最大之恨事!但愿,下一代帝王能承朕之遗志,一定将它彻底纳入我大唐版图!”

    诸将闻言纷纷脸色黯然。

    大家都清楚,李世民说的是实话,以李世民如今的身体状况,以及大唐因这一战而被掏空的家底来看,下次再征高句丽或许已是十年以后了,而十年以后,李世民还活着的可能性委实不大了。

    李世民的话没人敢接,大家也不愿意昧着良心说话,帐内一片寂静。

    良久,李世民打破了寂静。

    “……说说退兵的事吧,朕的身子怕是无法指挥大军了,诸位将军各自约束部将,朝西撤退,斥候派出百里以外,每隔半个时辰回中军禀报军情,被敌人偷袭这种事,有了一次教训便足够了,我们再也经不起第二次了……”

    诸将凛然领命。

    “……将士们拔营之后马上启程,诸将多加催促,苦一点累一点也好,靺鞨部烧我粮草的事相信所有将士都看到了,此事无法隐瞒,诸将索性坦言相告,然后再跟他们说,存粮够我大军五日所用,只要加快行军,五日后必能与营州的运粮大队遇上,将士们绝无断粮之虞,这句话一定要说,否则军心必乱……”

    李世民说了几句话,精神愈发萎靡不振,停顿了一下,略见急促地喘了几口气,然后接着道:“……行军问题不大,粮草的问题,其实也不算大,如无意外的话,两头堪堪能够接济得上,朕最担心的,是泉盖苏文那贼子从平壤调集的十五万敌军,斥候说三日后可至大行城,我军大部是步卒,而骑兵,因为连番征战,已折损了不少,泉盖苏文所部皆是戍守都城的精兵,远道而来,锐气正盛……”

    李世民闭上眼,脸颊抽搐了几下,尽管不愿承认,可他仍不得不道:“……这十五万敌军由泉盖苏文亲领,我军久疲之师,接连很煎熬……

    刚才那记目光啥意思?他想干啥?

    李世民沉默许久,缓缓道:“帐内诸位皆是当世名将,亦是朕多年的袍泽,朕很欣慰,国危交困之时你们仍对朕不离不弃……断后何等重要,诸位应该都清楚,断后何等危险,诸位亦清楚,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性情稳重,不急不躁的将军来领军,程知节勇猛忠心,但性情失之暴虐,容易冲动,牛进达智勇兼备,但失之太过谨慎,你二人还是随大军撤退吧。”

    听李世民下了定论,程咬金和牛进达再有不甘也只能躬身领命。

    李世民望向李绩,强笑道:“懋功用兵如神,诡谲莫测,正适合率轻骑偏师对追兵游击袭扰,阻其行程,便由懋功领兵断后如何?”

    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