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废后重生是颜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8章 东风(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檀逸之此言一出,那位韩先生的脸色当即就沉下来了。

    这位韩先生,单名一个德字,字子贤。

    他是大燕人,湖州人士,出生在小康之家,父母做些小本买卖,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足以过活不愁吃穿。

    其实他是去过金陵的,之前有此著名景致的一问,不过是故意想要揭开檀逸之的伤疤罢了。

    韩德从小聪颖,读书识字,精通四书五经,在邻里乡亲间小有名气,是个远近皆知的“小神童”。

    他十年寒窗苦读,却仅仅是个秀才,于乡试中落榜。

    但是他的落榜并非因为才学不够,文章不通,而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收受了贿赂,让当地的一个豪绅之子中举,选了份最有才学的答卷,改换名讳,两相交换。

    等于顶替上去一个进士的名额,好巧不巧那个倒霉的人正是他韩德。

    豪绅重金相送,主考官收下赃银,双方心满意足,得意洋洋,可是他们没想到挑中的人是一个刺头。

    见榜上无名,对自己文采一腔自信的韩德不相信自己没有中举,向官府要求重审答卷。

    大燕的科举里的确是有这个规矩,如果考生对于自己中榜或落榜,或者是排名有意见,都可以重审答卷。

    因为那上面会有考官批审的评语,可以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又或者是哪方面的见识有瑕疵才会落榜。

    但是韩德的情况又与他人不一样,他的答卷被调换过来,上面的内容和字迹全然不同,官府的人哪里会同意。

    主考官和那个豪绅不能让事情暴露,他们收买了当地的县令和长官,对多次要求重申答卷的韩德冠以罪名,加以严惩,并且取消了他将来的科举资格。

    这意味着韩德不仅这次落榜,将来也没了继续参加考试的可能,这一辈子仅仅是个秀才了。

    韩德的父母一心希望着自己的儿子能高中科举,挣个功名,做官光宗耀祖,没曾想仕途一道却从此断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多年的期望累积变成了失望。

    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怎么都想不通,一口气上不来被活活气死。

    街坊四邻看到这个“神童”落得这个么个凄惨的下场,都议论纷纷,他的母亲没熬过四周的流言蜚语,没过一年也郁郁而终。

    韩德埋葬了母亲后,收拾行囊,远走他乡。

    在那个不学无术的豪绅之子得中举人之后,他当然能猜到,当初官府不让自己看答卷的真正原因,又为何对自己施以严惩。

    可是上下包庇,他求告无门,只能默默吃下这个哑巴亏。

    所以他对大燕有着敌意,投靠突厥人也隐隐有种报复的感觉,自己的家破人亡必须要有人付出代价。

    只不过这种身怀血海深仇的人,很容易因为一腔仇恨走上极端,一直觉得上天亏待自己,非要把那份补偿加倍的拿回来。

    现在讽刺檀逸之就是如此,因为他是西秦世子,天生的荣华富贵,看上去似乎什么都不缺,让人心生嫉妒。

    在场的人中虽然还有南越王室,同样是天潢贵胄,天生的锦衣玉食,但是同性还是更容易对同性产生嫉妒的心理。

    太妃和月夫人都是异性,再怎么尖酸刻薄的人对于异性,尤其是漂亮些的,很难做到口出恶言。

    六岁的新王年纪又太小,欺负一个小孩子无趣且会被人耻笑,那么挑来挑去,只剩下西秦世子了。

    不过被檀逸之并不是什么软柿子,这么一讽刺之后,韩德顿时感到颜面无光。

    同时又找不出什么反驳对方的话,落得个哑口无言。

    在场的人以中原人居多,所以都对韩德这种投靠突厥的行为不耻,看向他的目光都转而变得异样了。

    萧易安心中暗笑,敢和檀逸之争口舌之利的人寥寥可数,当众自取其辱,这个韩德是在自找苦吃。

    这次的宫宴就在这种尴尬的气氛中继续着,没过多久,大概是觉得丢了面子,韩德带着突厥侍卫提前离开。

    新王赫连玥觉得困倦了,闹着要回宫,安抚不成,月夫人只得将他抱离。

    同时,萧易安趁众人不注意,悄悄地从后面退下。

    她是第一次来到南越王宫的“铜雀台”,不过回廊的设计与宫内都是一样的,并不觉得陌生,绕到走廊外,正好来到殿后。

    刚才月夫人已经带着新王离开,按说这时候应该走远了才是。

    萧易安却看到远处的树影荫庇,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