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女好辛苦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形容上有些夸张了一些,却不难看出文人的佩服。

    于是,就连听到传言的晏暹,也不知该训还是该夸赞,最后只得叹了口气,说了句"初生牛犊不怕虎"。末了难免觉得熊氏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委实可惜了。

    若是个男儿,倒是能为晏氏增添名声。

    听说了晏暹的这一评论后,贺毓秀却是当着兄妹几人的面,冷冷哼了一声,喝了口茶,说了句"观其后效"。

    原以为晏氏可惜就可惜在成信侯后,再无人入仕,不然倒是能搏出一个世家身份来。

    可现下看来,晏氏没落,成了商贾之家却也是并无道理的。当家的如今眼界,也只能如此。

    师徒三人出了私学大门,直接就钻上一辆马车。这一回,饶是贺毓秀再随性惯了,也不敢再放任晏雉身边没人,遂点了她身边的大丫鬟跟上,又命晏节也带上自己的仆从,这才让马车往码头那儿去。

    不知坐了多久,渐渐有咸涩的气味穿过车帘一角,飘进车里。而后,就开始听到有人在叫喊:"刚下船的肥鱼咯,新鲜的,还活蹦乱跳的,赶紧来买哟!"

    那一头,又有人喊着:"有螃蟹咯!这儿还有虾,弹得可厉害了!"

    再往前就到了码头边。码头上停了很多来接人或是送人的车,边上还有一长排的马桩,上头拴着几匹马,正低头在马槽里吃草,尾巴一摇一摆的,像是对周身咸涩的气味毫不在意。

    码头被分作两边。码头东面专门用来停靠载人的船只,或运输货品,或来回载客,大大小小列了几个栓船的桩子。西面的几个码头则是专门用来停泊渔船的。

    这时候两边送人的送人,卸鱼的卸鱼,一时忙乱无比。

    师徒三人下了马车,走在拥挤的码头下,时不时就被来往的人撞了一胳膊。

    晏雉被涌涌人潮挤得有些晕头转向,再加上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古怪的气味,脸色渐渐有些发白。忽然腋下伸来双手,身子一轻,她回过神来,已经恍然被兄长抱了起来。

    贺毓秀回头看了兄妹二人一眼,见晏雉无事,被晏节护得好好的,这才回过头去,继续看码头边上那一筐筐的鱼虾。

    刚上岸的鱼,总是最能卖得出去。很多大户人家负责厨房每日采办的,总喜欢跑到码头来买鱼虾。一时半刻功夫,那些才上岸的鱼,就会几百尾几百尾地就没了。

    有个卖鱼汉,吆喝的最起劲,成筐的鱼虾也卖得比别人快一些。这会儿正收拢鱼筐,在蹲着数钱。

    贺毓秀走过去同他攀谈起来:"杜三,今日卖得格外的快啊。"那换做杜三的卖鱼汉听到声音,抬头一看,咧嘴笑道:"是先生啊,今天又自己过来买鱼?我这刚卖完,要不我帮你去别人摊上挑一尾好的!"

    没读过书的人总是尤其敬重那些教书育人的先生,杜三在头一回跟贺毓秀做过生意,晓得他刚搬到城里开了个私学教人读书,立马就敬重了很多,每回他来,都会帮忙挑条最新鲜最肥美的鱼。

    "不用麻烦。"贺毓秀笑,目光一转,望见杜三旁边还留了一个竹篓,里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努力往外爬,随口问了句,"杜三啊,你这里头装的什么,不倒出来一块卖?"

    杜三一低头,伸手摸了摸鼻子,留了一笔头咸涩的海水:"我自个儿抓的虾爬子。这快秋天了,肉没那么肥了,吃的人也就少了很多。试着卖,卖不出去就带回去自己烧了吃,也不浪费。"

    贺毓秀回头看了眼身后跟着的兄妹二人,蹲下身,推了推那竹篓子,问道:"虾爬子可是好东西。杜三,要么,你卖我得了。"

    杜三这时候也瞧见了跟在贺毓秀身后的兄妹,奇道:"先生这是要买回去给家里的小郎君小娘子吃?"

    平日里这虾爬子,还真没什么大户人家的买,多的是舍不得买新鲜的鱼虾,又嘴巴贪点腥味的买点回去。贺毓秀要买,杜三的确是有些惊讶。

    "嗯,家里的小孩没吃过虾爬子,买回去给他们尝尝鲜。"

    贺毓秀也不解释什么,取出几文钱给杜三。杜三收了钱,跟着晏节过来的阿桑赶紧几步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竹篓子。

    晏雉还以为,买了虾爬子后,贺毓秀就要打道回府,不想先生又带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