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女好辛苦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晏畈和晏筠坐在底下,互相看了看,而后又去看晏雉。

    他们的妹妹,明明才六岁,可这近两个月的学习,已经能将不少文章典故张口即来,又跟着学习书法,字虽写得算不上好,但也工整秀丽,能看出日后的好模样来。

    他们自觉自己天赋不及四娘,可也没什么好嫉妒。妹妹要是厉害,日后嫁个好人家,自然也能为晏氏,为他们带来益处。

    "行了。"贺毓秀一挥手,起身居高临下,看着学生们,"明日都穿得利索一些,让你们一起上一堂课,再看看,究竟有无差别。"

    话罢,原本跪坐在下手的晏雉已经起身,曲膝给底下的小郎君们行了个福礼,而后跟着贺毓秀走了出去。

    师徒俩一走,所有人顿时发出声响,争先恐后地表示明日一定要好好表现,若是能得先生青眼,说不定也能拜师,成为先生的徒弟。

    却唯独晏畈晏筠兄弟二人默默收拾好笔墨,准备回府后偷偷跟大哥问一问,明天究竟要上什么课。早点做些准备,免得明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四娘比下去了,丢脸。

    "大哥大哥,先生可有说明日上的是什么课?"

    一回府,兄弟二人便一头扑进晏节的院子里,想找他问一问上课的事。谁知,进了院子,除了几个洒扫的丫鬟,压根就见不着人。

    一问丫鬟才知道,兄长才刚回府,就被晏暹叫去了书房。

    兄弟二人也不急,反倒是在院子里坐下,沈宜瞧见他俩,忙让丫鬟去小厨房将茶水和点心端了出来,又陪着在院子中坐着喝茶,顺便问起私学里的事。

    等到晏节回来,二人想问上课的时,可看着兄长脸上怅然的神情,面面相觑,遂疑惑道:"阿爹同大哥说了什么?"

    沈宜一眼看去,见晏节脸色不大好看,忙迎上前去,低声问道:"可是阿翁又说什么了?"

    "也不是什么多要紧的事情。"晏节怅然道,"不过是有旁支的叔父们跑来告状,说今日在学堂上,四娘拐外抹角地将人数落了一顿。阿爹好面子,觉得有些气恼,想让四娘别再去上学,可又怕惹恼了先生,故要我去跟先生游说。"

    沈宜点了点头,伸手掸了掸晏节的肩头:"阿翁是一家之主,自然要顾忌多些。这事你就原原本本同先生说上一说,到时候先生恼了,阿翁也不敢强求。"

    晏畈有些迟疑,上前问道:"这事,与姨娘可有关系,会不会是姨娘又……"

    晏节扭头,看着同父异母的弟弟,缓缓摇头:"与管姨娘无关,的确是旁支的叔父们告的状。"顿了顿,晏节又道,"管姨娘那边,二郎,你只需说上一句四娘也可以跟着学掌家了,想必姨娘就会帮着我们劝劝阿爹,让四娘跟着先生多读点书。"

    晏畈恍然,一旁的晏筠见他显然忘了来的目的,赶紧询问上课的事。

    晏节眉头一挑,笑着看他俩,问:"可知六艺?"

    《周礼》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斯君子在世,需通五经贯六艺。

    贺毓秀的私学,既教授四书五经,也教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在别人家的小郎君小娘子六岁还在读《千字文》,读《急就篇》识字的时候,晏雉的课外读物是《杂抄》、《古贤集》、《颜氏家训》和《兔园策府》。

    至于人人幼时都要学要背的《九九乘法歌》,那是晏雉跟着沈宜学女红的时候,顺便学着背下的。

    外头人人都说晏家四娘是个神童的时候,没人会去想,这个小神童竟然会每日挑灯夜读。

    是以,既然松寿先生说要一同上一堂课,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打算在先生面前好好表现一把,最好能间接将先生看好的兄妹二人给打压下去。

    只是,等到他们到了私学门口,却见先生身边的小童站在门前,绷着一张脸,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对着一波接着一波过来的学生讲先生在郊外的庄子里等着。

    郊外的庄子,指的自然是晏家的一个庄园。

    为什么要到郊外的庄子来上课?贺毓秀摸着光秃秃的下巴,表示这里宽敞,能活动开手脚。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