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女好辛苦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管姨娘近日的心情的确不大好。

    晏畈虽没中举人,可看着家中一连出了两个举人,其中大哥还得了解元,打从心底觉得高兴。偏生管姨娘这几日连着在他面前数落他的无能,见他帮着管事算账,又指责他不学无术,不知长进。

    头几回没让别人见着,后来一日晏雉正跟着熊氏和沈宜一道在府中散步。远远就听见责骂,循着声音走近了,才看见在一座假山后,管姨娘竟在训斥二郎。

    "你的命不好,投胎在姨娘的肚子里,你若是不出人头地,以后姨娘要靠谁?靠你大哥和你三弟不成?还是说靠那个注定要嫁出去的四娘?"管姨娘好不生气。她盼着儿子成才,却没想到得到的是这个结果。

    "姨娘莫要胡言乱语。"晏畈皱眉,咬牙道,"姨娘好生侍奉阿爹,还怕日后没地方养老不成。"

    "我要你养啊!"管姨娘恼了,"你要是平日多读点书,少跟着大郎三郎到处跑,你如今也不会连个举人都没考上!"

    管姨娘越说越气,伸手连点晏畈的额头:"就算会打算盘又怎样?想去给人家当掌柜的?这个家里,你是庶出,是从姨娘肚子里出来的,不是从她们肚子里出来的!晏家的家业,你继承不了,知不知道!"

    晏畈皱眉。可百善孝为先,要他甩开管姨娘的手,却有些不忍。只盼着姨娘心头的火气能早些消了,不然他是真的没脸在人前走动。

    "晏家偌大一份基业,就算二哥考不上功名,也无心仕途,也足够子孙吃上几代人的。姨娘何必咄咄逼人。"

    这个声音太熟悉。

    晏畈吃惊地看向远处,见晏雉背着手慢慢走过来,身后还跟着熊氏和沈宜,晏畈顿时觉得臊得慌,低头匆匆向熊氏行了一礼,喊了声母亲。

    晏雉往前走了几步,几乎是挡在了晏畈的身前,抬头直视管姨娘:"师父常说,为人可得祖先蒙荫,更需自力更生。无论二哥日后是继续参加科举,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做别的什么生意,他都是我二哥。"

    管姨娘冷笑:"小娘子说的好听。日后你是要出嫁的,到那时候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事,可都轮不到小娘子你插手了。那时候,咱们的晏解元许是已经在奉元城当起大官,晏举人怕也得了一官半职在外就任,这偌大的基业谁来管?"

    "不是有二哥么?"

    管姨娘震住,遂看了熊氏一眼,压下心头狂喜,面上有些迟疑:"小娘子莫说胡话。"

    晏雉不以为然,只转身拉了拉她二哥的手续道:"二哥,不如这样。你再参加一次乡试,若是那回中了,哥哥们就一起入仕,日后在朝堂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若是仍不行,晏家的基业日后就要靠二哥你来帮着阿爹打理。"

    她的话,说着简单,听者却都觉得不可思议。晏畈有些慌张地看了看嫡母,手心一下子全都是汗。

    熊氏见他心生惧意,只他心里到底是对自己庶出的身份有些敏感,遂柔声安抚道:"这件事,大郎已与你们的阿爹商量过了,他也点了头。"

    "母亲……"晏畈喃喃道。

    "大郎曾说过,他擅文擅武,唯独不擅面对那些生意上的事,想来是没有经商的天赋。晏家是商家,入仕或是经商,他和三郎只能二选其一。若明年会试,他们兄弟二人皆能上榜,这偌大的基业便该由二郎你承担起来。"

    熊氏缓缓说着。她的声音,一如小佛堂中袅袅的佛香,轻缓而令人放松。

    "大郎说,无论二郎是庶出,还是嫡出,你们都是兄弟,你们都冠着同一个姓。只要做兄弟的心里有彼此,又何惧这份基业是由谁来承担,总不至于日后这祖宗留下的东西,全被一人贪了去。"

    熊氏说着,轻声问道:"二郎,这是大郎的心意,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志和二年开春,沈宜半夜发作,一个时辰后顺利产下一子,因是东篱晏府的嫡长孙,晏氏对其取名一事十分讲究。顾不得跟人商议怎么取名的晏节早已冲进产房,陪着有些力竭的妻子说话。

    至于取名,反正晏氏想要慎重对待这嫡系长孙,倒不如先取个小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