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女好辛苦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晏节恭敬地回礼,等人都走了,这才踩着墩子上了自己的马车。

    等回到衙署,天已经黑透了。衙署门外的两盏灯笼透着烛光,有一小仆在门后候着,见晏节从车上下来,忙迎上前来,喊了一声:"阿郎。"

    "娘子和小娘子可都用过膳了?"

    小仆躬身答道:"两位娘子都已经用过膳了。郎君晚些可要夜宵?"

    晏节摆手,进门往内衙沈宜处去。沈宜正在烛灯下缝补衣物,见他回来,问道:"可是喝了酒?"她扭头唤来丹砂,"去厨房将醒酒茶暖一暖端来。"

    晏节坐下:"这缝补之事,让丹砂银朱做便是了,小心别伤了眼睛。"

    沈宜笑道:"才刚安顿好,内衙里还有好些事没弄好,她俩有那点空闲,不如去搭把手。再说,这针线活,我又不是头回做。"她低头,一缕乌发睡在脸侧,"咱们才到黎焉县,日子得计较着过,这衣服破了,能缝补的就缝补。如今不是在晏府,钱财得省着点用才是。"

    晏节心疼道:"跟我来赴任,辛苦你了。"

    见沈宜眼眶微微泛红,晏节叹道:"这一路舟车劳顿,你与四娘从不喊苦,可我心里知道,你们都受累了。"

    "只要我们夫妻能相伴左右,这份苦,我甘之如饴。"

    "日后,这内衙上下之事,全都靠你一人打理。若实在忙碌,就让四娘搭把手。"

    沈宜抹抹眼角,笑道:"你这话说得晚了。四娘可一下车,就将事情安排妥当,今日教骦儿识了几个字后,更是帮着我把内衙的下人都召集起来打点了一番。"

    晏节道:"她如今是一时寻不到能做的事,等她在黎焉混熟了,找着事了,内衙的庶务还是得由你一人打理。"

    沈宜掩唇低笑:"她那性子,最是坐不住,可不就是你们兄弟三人宠出来的。"

    晏节弯了弯唇角:"先生宠得才厉害。"

    喝过醒酒茶,晏节又去了晏雉的东院。

    烛灯下,她正伏案写着什么,桌案旁站着一贯神情冷漠的青年,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墨棒,在砚台上来回研磨,不时与她交谈着。

    "四娘。"晏节喊了一声。

    晏雉抬起头来,瞧见晏节进屋,忙搁下笔,站起身来:"大哥回来了。"

    晏节颔首,走到桌案前,低头去看她方才在写的东西。

    原本以为晏雉这是在练字,走近看了才知道,桌案上摆了一本名册,册上写着的是此番从晏府带出来的仆人的姓名和出身。名册旁则另外摊着一本册子,也同样写着人名,他仔细看了看,却是原先那位司户走后留在衙署的小吏仆人的名字。

    "这是做什么?"

    "咱们才到黎焉县,人生地不熟的,总是得先把身边人摸透了才行。"晏雉也不遮掩,径直解释道,"大哥是官,这些人又是原先那一位留下的,都说人心隔肚皮,大哥身边若是有那几个偷鸡摸狗之徒,不说是大祸患,便是于大哥的名声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晏节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这是谁教你的?"

    在晏府的时候,熊氏基本不会当着晏雉的面,命身边的婆子女婢去排查府里的下人。贺毓秀更不会教她这些事。

    晏雉摸了摸鼻尖:"这事总归是要查的。嫂嫂心善,这等事让她来做,指不定就被底下人蒙骗了去。"

    晏节看她。

    "倒不是说咱们带来的人里有不好的,只是难免因了一些蝇头小利帮着欺瞒主子的。我这几日也没旁的事,就先帮嫂嫂排查一遍,要是可用的,就往大哥身边放,不可用的,就另行安排。"

    晏节抬手,在自家妹妹的头上揉了揉,也不计较她有些羞恼的神情:"你自小主意大,能为了你嫂嫂想出这招来,大哥还要同你说声谢谢。只是,这黎焉城不比我们东篱,士族之间盘根错节,你初来乍到,有些事别做得太过。&qu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