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军工科学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原型机研制成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要先在风洞之中进行一下模拟高空的飞行训练。只有在风洞之中,进行了模拟飞行后,才有可能到真正的高空去飞行。要是不做这个风洞实验,而是直接让飞机飞到天空中的话,那不是很危险吗!”

    赵中遥看刘长云对于如何研制新型飞机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他就又详细地对刘长云解释了一下,新飞机到底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这样一个普通人不大熟悉的问题。

    “中遥,这么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让这一架原型机进入到风洞实验之中进行模拟飞行了。”刘天明又这样看着赵中遥说道。

    “当然是这样了。不过,在进入到风洞实验室之前,我还要对这一架飞机,飞行一下全面的检查。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再做一个静力实验。要是也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开到风洞实验室进行模拟飞行训练了。”赵中遥又看着刘天明和刘长云说道。

    “哦,还要做一个静力实验。什么是静力实验。”刘长云对于飞机制造是一个门外汉,他一听赵中遥的话,感觉这个‘静力实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名词,他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新名词。

    赵中遥听了刘天明的话,就笑了一下说道:“这个名词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你要是想知道的话,我可以大概给你解释一下。”

    “行,你说吧!”刘天明看着赵中遥,想要听听他是怎么解释的。

    “静力实验是结构试验的内容之一,借以观察和研究飞行器结构或构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以及应力、变形分布情况,是验证飞行器结构强度和静力分析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全尺寸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系统比较复杂。20世纪40年代以前,静力试验时将飞机仰置,用铅粒或砂粒装在袋中模拟机翼分布载荷;用铁块吊在绳索上模拟集中载荷,方法简陋。以后改用电动机械加力器或液压作动筒和千斤顶加载。从40年代开始全尺寸结构静力试验都通过杠杆系统加载,并采用多点协调加载系统,保证各加载器能按预定比例加载,在结构破坏时能自动卸载,以避免破坏部位的继续扩大。70~80年代,静力试验已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动液压伺服系统自动闭合回路协调加载系统,有上百个加载器、几百个加载点、几百个测量通道、几千个应变片,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进行结构静力实验,须先设计和制造结构实验件、支持系统和加载装置,然后进行安装并同测量位移、应变和载荷的仪器一起调试。调试完毕后,可按下述两步进行实验:1预实验阶段。按一定程序逐级缓慢地加一不大的载荷,对位移和应变测量点进行观测和监视,找出结构承力和变形的基本趋势,并检验实验件、支持系统、加载装置和测量设备的可靠性。2正式试验阶段。常先取预计载荷的5~10%为初始载荷,测量初始应力、应变和位移。然后按一定程序逐级、均匀、缓慢地加载,并逐次测量和记录各应变测量点、位移测量点和载荷测量点的数据。同时,仔细观察试件,直至达到预定的载荷或预定的实验状。正式实验有时须反复多次。最后检验实验件,细察其残余变形和破坏情况,并对记录的位移、应变和载荷等数据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赵中遥的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静力实验的知识,给刘天明说了一下。刘天明听了之后,感觉也是受益匪浅,他看着赵中遥说道:“中遥,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这些知识,我好象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刘主任,你是当领导的,怎么会学习到这些专业知识,我是搞技术的,当然不一样了。为了设计这一款隐形战机,我是学习了大量关于飞机制造方面的知识。”

    其实,赵中遥说的这些知识,是他生前早就学习过的。虽然他生前是一个物理学家。可这些静力实验的知识,也属于物理学的范畴。赵中遥也是涉猎过这方面的知识。

    “好,中遥,你有了这些知识,是不是就可以进行静力实验了。要是静力实验成功的话,那是不是就可以在风洞中对这一架原型机进行飞行实验了。”

    刘天明听了赵中遥说的这些关于静力实验的知识,他就想象了一下,下一步他们可能要做的事情。

    “没错,我们要先对这一架原型机做一个静力实验。要是飞机的结构完全合理,附和飞行要求的话,我们就可以让飞机在风洞之中,进行飞行实验了。”赵中遥又看着刘天明说道。

    “行,那你们赶紧做静力实验吧!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想要一年之内,把第一架新型战机生产出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