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军工科学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环形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些山脉的知识。

    ‘月球山脉又叫“月球山系”,表现为月球表面连续分布的山峰带,而且非常的险峻,这些山脉常以地球山脉命名,其地形也和地球上的山脉差不多,是没有植被等生态环境罢了,它们通常比月海高出2~3公里,其中最著名的亚平宁山脉位于月面中央,它是月球上最长的山脉,长约1ooo公里,大部分高出月海3~4公里,有很多高达五5ooo多米的山峰。

    月球的最高峰位于月球南极附近,是一座叫做莱布尼茨的山脉的主峰,最高处竟达9ooo米,就连我们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还比它低了15o多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体积只有地球的1/49,然而月亮上的最高山却比地球还高,真的是出乎意料。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山脉是由于地壳下的熔岩流的活动导致的板块活动引起的,那么月球上的山脉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它的形成原因和地球上完全不同,一般认为月球上能对月球地壳产生影响的熔岩活动在3o多亿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所以月球上的高山不可能源自于熔岩活动,通常多认为它们和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一样是由天体撞击形成的,相对而言,较小质量的天体撞击容易形成环形山,但是较大质量的天体撞击则可能形成山脉。

    当一些质量较大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星体以较高的速度撞到月球表面上时,巨大的冲击力可以使月球的地壳发生位移和隆起,这能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月球表面形成与地球上的山脉不相上下的高大山峰,这一造山运动的过程通常只在几分钟时间内发生,时间短的甚至不超过一分钟,而我们地球上的山脉通常需要数万甚至数千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赵中遥一边驾驶着飞碟飞船,一边给飞飞讲了这些关于月球上的一些山脉的知识。

    飞飞听了对这些高大的山脉也是更加的感兴趣了,就想要赶紧到这些大山上面去看看。

    只是飞飞知道,月球上最多的地形就是环形山了。月球上有非常多的环形山。大概有一百多万座比较大的环形山。还有无数非常小的环形山。可以整个月球就象是一个坑坑洼洼的星球,根本不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那样又明亮又圆滑的一个美丽的星球。

    ‘老爸,那你能不能给我再讲一些关于月球上面的环形山的知识。月球上面是不是有很多比较著名的环形山。’飞飞又看着赵中遥问道。

    赵中遥听了飞飞的话,就笑了一下说,‘好,我再给你讲一些关于月球上比较著名的环形山的知识吧!’

    说完,赵中遥就又开始给飞飞讲了一些月球上比较有名的几个环形山。

    ‘我们先讲一个比较著名的环形山吧!这一个环形山,就是开普勒环形山。’赵中遥说完,想了一下就给飞飞讲了一些关于这一个环形山的事情。

    开普勒环形山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与岛海间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光学家暨天文学家,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约翰内斯·开普勒,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该陨坑西北靠近马利厄斯陨石坑、北面毗邻更小的贝萨里翁陨石坑,米利奇乌斯陨石坑位于它的东北偏东、东南偏南及西南分别坐落了恩克陨石坑和梅斯特林陨石坑。

    该陨坑中心月面直径29.49公里,深约1.999公里。就像哥白尼环形山和第谷环形山一样,开普勒陨石坑也拥有一个醒目的射纹系统,因而,即便使用小型望远镜,也可清楚地看到它。该射纹系统向四周扩张范围超过3oo公里,并与另外一些陨坑的射纹线相重叠。陨坑周边地形的施罗特亮度等级达到5°,而它自身的亮度更是高达7°。

    开普勒陨石坑外观轮廓略呈多边形状,几乎未受到撞击侵蚀,环高耸的坑沿外分布有一圈由喷出物构成的小壁垒,而内侧壁上则显示有坍塌形成的阶地状结构。陨坑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91o米,其中西侧内壁坡度达到42°,在该侧坑壁上有一处壁顶高达3ooo米,坑内容积约为59o.92立方千米,坑底表面崎岖不平,坐落了一座高约2oo米的小中央峰。

    来自第谷环形山的一些射纹束,穿过风暴洋表面与开普勒陨石坑相交会,这也成为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在他的月名系统中确定该陨坑名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开普勒在发展他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时,使用了第谷·布拉赫的观测资料。在里乔利的月图上,该陨石坑被赋名为开普勒,并被一片称为风岛的高反照率地层所环绕。开普勒陨石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观测协会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