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远望当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2(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里却还是空空如也

    绝望的感觉,如同没顶一般

    年节前,太后薨了

    我在葬礼上哭到晕厥,雍正皇帝因此升了我的品级,提为宣妃,并把允祯也给放了出来,让他重回朝堂

    那年冰冷、恐惧、孤独的感觉,深入骨髓,令我一生也难以忘怀。

    在葬礼过后,雍正皇帝喜爱的妃嫔都随他住到圆明园中,皇后并不在此列,但其中包括我。由于我年纪幼小便身居高位,目前又是最受宠爱的妃嫔之一,园中关于我的传言不可谓不多。

    皇贵妃年氏已经不在了,熹贵妃并不受宠,其余妃子无非和我平级或者比我级别更低,所以这两年,日子过得还算顺心,至少不会受气

    但我的心,越来越如同死去的井水一般

    人生,也不过如此罢了

    精神的痛苦难以用言语描摹,但是哪怕是在宫人的话语中,也不乏对我的同情——

    雍正皇帝已经岁了,他惯服丹药,过于勤政,身体并不见得好,自他继位以来,除了早夭的福沛外,从没有其他子嗣降生。而福沛还是雍正元年出生的,紫禁城内已将近八年没有听到小孩子的哭声了

    皇上十分孝顺,当初先帝驾崩,他就严格守孝三年;如今太后薨逝,也一样是三年无侍寝。按照一般人的观点,且不论我自身的身体条件、运气因素,就是自然条件都没给我保有子嗣的机会。

    雍正皇帝守完孝,那都是雍正九年的事儿了,那时候他快要五十五岁。

    我的保护伞孝恭仁皇后(即太后)又已经去了,我娘家并不给力,除非雍正皇帝突然慈心大发给我收养一个儿子或者女儿,否则我后半生废定了。

    这些担心都是现实的、物质的、也是无可回避的。我的娘家人在进宫的时候,难免都会隐晦地提到这个担忧。他们还算比较有脑子的,不会建议我去求皇帝给我收养个儿子(也是因为没有儿子可收养),而是婉转告诫“年轻不懂事”的我,要记得和熹贵妃打好关系,不要一味想着邀宠,人际关系目前对我来说更重要

    此老成处世之言!

    除非我能把雍正皇帝哄得晕头转向,把我立为继后,以后自己做太后,否则皇帝驾崩后,我身为太妃必定是在熹贵妃也就是未来的太后手下讨饭吃,把她哄好了,我才可能活得下去。

    但我已不想活下去了

    这种“不想活下去”的念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如今,不过越燃越热而已。我既不想考虑未来,更不想谋算现实,每日不过是顺心所欲、无所事事罢了。

    什么前程、未来、家族、利益,都是想要活下去的人考虑的,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雍正皇帝虽不召妃嫔侍寝,但却也会在白天令人陪侍,不知道其他人侍驾时是什么样儿,反正我是专业陪聊。我的性格越来越古怪而沉默,他却很喜欢和我聊天。

    这也是我痛苦的根源之一

    我并不喜欢他,我也不愿意看见他。但这种不乐意,哪怕流露出一丁点,就是抄家灭祖的死罪。什么叫怕人询问,咽泪装欢;什么叫强颜欢笑,暗地伤怀;什么叫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真的经历了,才知道人生能有多少摧折

    最近的我越来越沉溺于前世的幻影,在夕阳的光影照亮湖面的时候,在晓月的微光朦胧闪现的时候,在我午夜梦回、小憩醒来之时,我总是想起上辈子每一个细小的片段。考试考了一百分,在很冷的天依然一路拿着卷子走回来,结果卷子被风吹破了。坐在操场的台阶上,篮球场上的男生频频回首看我。高中的时候,紫藤花的花廊下和好友共读西厢记。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小叔送一辆阿斯顿马丁的经典宝蓝色跑车

    那时候的岁月,是晴朗的,明朗的,空气中满是香味,前途全是阳光。

    而如今的我,依然是花季,是妙龄,心中的灰暗与沉痛,却连避世的佛经都无法消磨。

    ——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是圆明园的由来

    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称号并非虚设,园内景物奇丽,天质自然,山石堆栈,流水潺潺,随便占据哪一处馆舍作为居室也是人生乐事。但我每每想到,再往南边走一点就是我前世的大学所在地,再往东走一点就是我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总是不能不伤怀

    难以置信,在十几年的离别之后,我竟然还能记得地铁一号线上的每一个站点,复兴门、西单、王府井、军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