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远望当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22(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并没有来这里住过,因此称不上巴比伦花园”……。

    那外国人追根问底,询问“那么皇后陛下的东方卢浮宫在何处”,三姐笑答“明莼皇后一生建立了许多博物馆,皇后博物馆、闺阁博物馆之类,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典藏地。要是说东方卢浮宫,大概是皇家博物馆——不过这却不是皇后一人的功绩了。”。

    她用英语流利地说:“既然要来中国玩儿,那当然要参观故宫,虽然门窗紧闭,但好在陈设俱在,宛如当时,隔着玻璃窗户窥看几眼也很有收获。还有如今对外开放的几家亲王府邸,各有特色,比起皇宫来是另一番光景。还有几座皇家园林,皇室会在国庆和年节的时候对外开放,比如圆明园、颐和园、西苑,还有特色节目,隆重非常,如果能在北京逗留一段时间,也可以去那里看看。帝都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一批十几所学校都成立两百多年了,不仅仅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更是活生生的文物,不去看可惜。”。

    “中国的法院和检察院,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此列专门机构,最早的大厦至今仍在,就在□附近。还有当年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他们抵达中国时曾住过的府邸,毛首相纪念馆之类……”

    三姐这一口英语真是要气死正宗英国佬,那高大的英国青年看她看得双目发直,估计是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大的信息量。

    三姐收敛了一点:“北京是全世界闻名的旅游中心,因为它不仅仅自然景观好,人文素养好,也因为它拥有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得极为完好。北京城有许多礼仪馆,其实很多都不是为中国人开设的,都是为了满足好奇的外国人——游客太多也是北京城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锡林和我聊天:“确实。其实现在中国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土地,谁不乐意弄个庄园过过地主生活呢,也不会都挤在大城市。之所以北京这边房价这么高,交通这么拥挤,都是这帮外国人来多了。特别是日本留学生,一来就不走,把签证到期视为最大噩梦。”。

    舒滢滢说:“还有不少外国人千方百计跑过来生孩子。唉,可怜可悯,孕妇还这么折腾。”

    我关注点是现实问题:“所以我们的宗族制度真的是很有必要的,就比如咱们家里,普通公务员和高中老师,要不是有家族公帐的话,哪里会有能住下六口人的大房子,哪能在北京这种地方养活起两个小孩。”。

    舒滢滢笑吟吟地说:“而且养活的质量还这么高。”她抬头看我,双目之中柔情万千,“明徽,能和你从小就认识,度过这么多年的时光,真的是我最幸运的事。”。

    我心神大震,望着她脱口而出:“何必这么说话,我们可以一辈子都——”

    锡林大咳起来,忽然说:“三姐!你看看她在和那个英国佬说什么?”。

    舒滢滢笑一笑,突然有点羞窘似的,嗔道:“别以为我夸你两句就得意了——能和我认识还不是你运气好?小心以后我男朋友找你算账。”。

    我也是微笑:“那看来我要努力消减这种算账的可能了。”。

    舒滢滢登时面飞红霞。瞧着她俏丽的脸庞,我心中也是一阵喜悦——实则一直以来,我的目标不过是乖乖地、符合所有人要求地活着,如果能和舒滢滢谈一场顺其自然的恋爱,那仿佛是按部就班的人生中颇为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

    我和舒滢滢不再交谈,一起朝三姐所在的方向走去。虽然大批外国人的进入确实给本土居民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好处是大大的有,刺。其实说真的,要不是他在,谁会没事说我们一家都是uty,夸人也不带这么违心的,我们就是普通人而已。他的存在起码把我们的外貌平均分拉高了十分。

    拍完照甩开那个外国人,我们开始往里头逛。那真的就是个爱情博物馆,据说元和皇帝弘晖暗恋明莼皇后足足五年,虽然那时候她还是他身份上的庶母。

    但就是这点身份上的禁忌把国人感动得死去活来,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

    北京的国家大剧院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新的以这两人为主角的戏剧,题材已经快被炒烂。当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有《长恨歌》作奠,后来郭沫若先生也立志要写一部超越《长恨歌》的长诗歌颂元和帝后的爱情,可惜后人公认他并没能超越白居易。

    可不,影壁上就写着元和皇帝的一封短柬:“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自上次与君一晤已二十二天矣,大抵度日如年四字。我于你不过是个泛泛之人,你于我却已是毕生至爱。说出来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